板蓝根

常用清热解毒药。别名大青根、大蓝根、靛青根、靛蓝根、蓝龙根(四川)、土龙根(湖南)。始载于《本草纲目》。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tis indigotica(图1)的根或爵床科植物马蓝Strobilanthes cusia(图2)的根及根茎。

产地和性状 

菘蓝产于河北、江苏、河南、安徽、陕西、甘肃、黑龙江等地,习称北板蓝;马蓝产于福建、广西、广东、江西及西南等地,习称南板蓝。菘蓝根呈圆柱形,稍扭曲,长10~20厘米,直径0.3~1.2厘米。表面灰黄色,有纵皱纹及支根痕。根头略膨大,有轮状排列的暗绿色或暗棕色叶柄残基和密集的疣状突起。质略软而实,易折断,断面皮部黄白色,木部黄色,呈菊花心样(图3)。气微,味微甜而后苦涩。马蓝根茎呈圆柱形,膨大的节上着生细长的根,节的上方残留短的地上茎,折断面中央有髓。

性味和功用 

板蓝根味苦,性寒。归心、胃经。功用清热解毒,凉血消肿,利咽。主治温病发热,热毒发斑发疹、咽喉肿痛、痄腮、火眼、丹毒及痈肿疮毒等证。

成分和药理 

菘蓝根含靛蓝、靛玉红,另含吲哚醇的甙以及靛玉红吲哚甙,还有β-谷甾醇、棕榈酸、尿苷、次黄嘌呤、尿嘧啶、青黛酮和胡萝卜甙等;马蓝根中分离出靛蓝、β-谷甾醇、蒽醌类及三萜类成分。板蓝根水浸液、丙酮浸出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卡他球菌、脑膜炎双球菌、流感杆菌、伤寒杆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白喉杆菌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此外,板蓝根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还有抑制作用,对钩端螺旋体有杀灭作用。板蓝根多糖可显著增强免疫功能。其所含青黛酮等成分对由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有一定抑制用。

应用和禁忌 

用治大头瘟,头面红肿,咽喉肿痛等症,宜配连翘、牛蒡子、玄参等;治风热感冒,见头痛发热,咽痛痰黄者,可配金银花、鱼腥草、薄荷等;用于痄腮,颐部肿胀,灼热疼痛者,可伍用蚤休、蒲公英、冰片等;对流行性乙型脑炎,与大青叶、连翘、拳参等配用;另外板蓝根冲剂对治疗急性传染性肝炎有效;板蓝根配伍山豆根、鱼腥草、贯从等可治多种上呼吸道感染,诸如肺炎、咽炎、扁桃体炎等。现代有以板蓝根滴眼液来治疗暴发性红眼病及急慢性泪囊炎,卓有疗效。板蓝根制剂多种,有注射剂,肌注或静滴,每次2~4毫升,每日1~2次;板蓝根片,口服,每次5~6片,一日4~6次;板蓝根糖浆,小儿0.5~1岁,每次5毫升,1~2岁,每次10毫升,2~3岁,每次15毫升,3~6岁,每次20毫升,每3小时服一次。板蓝根煎汤内服常用量为9~15克。体虚而无实火者忌服。

参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