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蚁

等翅目昆虫的通称。又称螱。包括木白蚁(Kalote-rmitidae)、原白蚁(Termopsidae)、鼻白蚁(Rhinoter-mitidae)、白蚁(Termitidae)、澳白蚁(Mastotermiti-dae)、齿白蚁 (Serritermitidae)等科。全世界都有分布,而以非洲分布密度最大,种类最多。中国有前 4科。是较原始型昆虫,分高级和低级两类,前者指白蚁科所属种,约占白蚁总种数的3/4,其消化道内无共栖原生动物;后者包括木白蚁科、原白蚁科、鼻白蚁科等,消化道内有共栖原生动物,有帮助消化木纤维的作用。

白蚁为害房屋建筑(包括泥土、砖木、混凝土等结构)、堤坝、枕木、桥梁、电信器材、农林作物,以及图书资料和纺织品等,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为害尤为严重。

形态特征

白蚁系多形态昆虫。头部可自由移动,身体和跗肢上可生有细毛。工蚁和兵蚁长几毫米到十多毫米,长翅蚁长10~30毫米。卵、幼蚁和大多数工蚁体呈白色或淡白色,工蚁、兵蚁为雌雄两性个体。蚁后生殖腺发达,腹部特别肥大,长度达60~70毫米以上。蚁王体形少变化。幼蚁的外形和工蚁相似。有翅蚁的头部两侧有复眼1对,在复眼的背前方大多有单眼1对,有的种类则复眼很小或不发达。触角 1对生于头部的两侧。有些种类在头部前端中央有明显的分泌孔称囟。前胸背板的形态变化很大。跗节3~5节,爪弯曲。长翅蚁的中胸和后胸各生 1对膜质狭长翅。前后翅的形状和大小几乎相等。在靠近翅基部有一条横缝,称肩缝。经分飞后四翅即由肩缝处折断,残存的翅基近似三角形,称为翅鳞。腹部为圆筒形或橄榄形,由10节组成,第1节退化成小片。雄性生殖孔在9、10节腹片之间。雌性生殖孔在第7节腹片下面。前9个腹节上有8对气门,但蚁后只有6对。低等种类白蚁的第9节腹片上生有1对短小的腹刺。各种白蚁在第10节腹片上都有一对尾须。

种类

到1980年止,全世界有141属,2000余种。中国1983年已发现35属 200余种。在中国为害最严重的是鼻白蚁科的乳白蚁属(家白蚁属,Coptotermes)和网白蚁属(散白蚁属,Reticulitermes);木白蚁科的砂白蚁属(Cryptotermes);白蚁科的土白蚁属(Odontotermes)、大白蚁属(Macrotermes)和象白蚁属 (Nasutitermes)等。前3个属为害建筑物,后3个属是江河、水库堤坝和农林作物的大敌。主要种类如下述。

家白蚁(Coptotermes formosanus)

鼻白蚁科乳白蚁属。又名台湾乳白蚁。兵蚁头部浅黄色,卵圆形,头部前端中央有圆形的分泌孔。长翅成虫为黄褐色,翅淡黄色(图1)。土木两栖,是中国长江以南房屋建筑、桥梁、电杆和果树、林木的重要害虫,也是白蚁中破坏性最大的害虫。蚁巢个体可达数十万。建巢位置依环境而定,地上巢多筑于内墙、地板、天花板、金字架、门楣、木柱与墙、地相接处;地下巢多筑于厨房、厕所等阴暗墙角下,入土50~80厘米。树洞巢多筑于樟树、杨树、柳树的树干之中,有主、副巢之分。长翅成虫于4月下旬至5月下旬的傍晚时间分飞。成虫有较强的趋光性。

图 黄胸散白蚁(Reticulitermes speratus)

鼻白蚁科网白蚁属。又名黄胸网白蚁。兵蚁头部浅黄色,长方形,侧面看额峰显著隆起,长翅成虫前胸背板为淡黄色,翅呈浅灰色。为害建筑物多从靠近地面侵入木质部。土木两栖。巢体较小而分散,无主、副巢之分,巢内无定型“王室”,有补充型蚁王、腰a href='//m.wenaishequ.com/baike/222/323320.html' target='_blank' style='color:#136ec2'>虾蟆3こ岢沙嬗?月下旬至4月上旬分飞,分飞时间多在10~14时。

黑胸散白蚁(R.chinensis)

鼻白蚁科网白蚁属。又名黑胸网白蚁。兵蚁头部黄色,长方形,侧面看额峰不隆起,长翅成虫前胸背板黑色。是城市建筑物的重要害虫。土木两栖。巢体小,分散为害,蚁路小而曲折,巢体内补充生殖蚁较多,有短翅型和无翅型两类。每年4、5月和10、11月是两个为害高峰期,冬季仍活动取食,外表蚁路长圆小管状,长翅成虫5~6月分飞。

黑翅土白蚁(Odontotermes formosanus)

白蚁科土白蚁属。兵蚁头部为暗黄色,卵形,左上颚前方有一明显的齿,长翅成虫为黑褐色(图2)。是水库堤坝、农林作物、园林果木的重要害虫。土栖,筑巢于地下。主巢深达1~2米,大型巢直径1米以上,有“王室”、菌圃,环绕主巢有许多卫星菌圃腔,无补充型生殖蚁。出地面活动,筑有泥被泥线掩护。群体庞大,有的达100万头以上。长翅成虫多在4~6月间闷热天傍晚分飞。

图 黄翅大白蚁(Macrotermes barneyi)

白蚁科大白蚁属。兵蚁、工蚁均有大、小两型。兵蚁头大,长方形、囟小,位于头中点处,长翅成虫黄色。为害林木、果树。土栖,主巢入土50~200厘米,有主、副巢之分。无补充型生殖蚁,但一王多后、多王多后现象常见。被害植株常有泥被泥线外露。长翅成虫4~6月间多在雨前和阵雨后或天气闷热的凌晨3~5时分飞。有趋光性。

土垅大白蚁(M.annandalei)

白蚁科大白蚁属。兵蚁、工蚁都有大小之别。兵蚁头扁平,巨大,呈长梯形,后宽前狭,暗棕红色,囟细小,位于头背中点,长翅成虫暗红褐色,翅黄色。为害林木及枕木、桥梁。土栖。蚁巢一部分在地下,一部分隆起于地面,如墓状,高度可达 1米左右。有主、副巢之分,王室位于泥骨架腔中,厚而坚实。离巢活动时,常筑有泥被泥线,有晚上或阴暗的地方,有时也露体活动。长翅成虫4月下旬至7月中旬分飞。

铲头堆砂白蚁(Cryptotermes declivis)

木白蚁科砂白蚁属。兵蚁头部前端和上颚均为黑色,后部为赤褐色,头近方形,头前端的额部呈稍凹的坡面,坡面与上颚的交角大于90°(图3)。多数为害干木材。木栖。群体中无工蚁,其职能全由若蚁代替。没有复杂的巢居,也不在外表筑蚁路。长翅成虫于2~9月分飞,4~6月为分飞旺季,分飞时间多在12~14时。

图 截头砂白蚁(C.domesticus)

木白蚁科砂白蚁属。兵蚁颜色和头形近似铲头砂白蚁。头前端的额部呈截断面,从侧面看,截面与上颚几乎垂直,其交角略小于90°。为害室内门窗、家具、木材等。木栖。为害隐蔽。群体小,一个小群体只有几十个至几百个体。长翅成虫终年可以分飞。

山林原白蚁(Hodotermopsis sj嶏stedti)

原白蚁科原白蚁属。兵蚁头宽扁,呈方卵形,赤褐色,上颚粗壮,弯曲度大,黑色,左上颚大齿4枚,右上颚大齿3枚,无囟,跗节第1节仅下方分裂,长翅成虫黄褐色,无单眼。是中国白蚁个体最大的种类之一(图4)。主要为害树木。木栖。筑巢于树洞中,多王多后同居,有补充型蚁王、蚁后。长翅成虫多在8月下旬早晨5~6时分飞。

图 小象白蚁 (Nasutitermes parvonasutus)

白蚁科象白蚁属。兵蚁头短卵形,黄褐色,象鼻管状,短于头长,象鼻与头顶的联接近于直线,长翅成虫头褐色,多毛,翅半透明,淡褐色翅脉较黑(图5)。主要为害树木。多营巢于树洞中,巢体结构较复杂,黑褐色,用排泄物、分泌物胶结成巢片,有主、副巢,泥被泥线黑褐色。长翅成虫多在6~7月间19~21时分飞。有趋光性。

图

生活习性

白蚁经过繁殖、发育、分化,形成具有众多个体和一定分工,并共同生活在一个蚁巢中的家族,通称蚁群。一般每一蚁群仅有生殖蚁1对,在其死后,该蚁群的生殖任务常被补充生殖蚁所代替。成年蚁群在一定时期进行分殖,通称分群,由此创建新的蚁群。一个家族中可分为生殖和非生殖类型。生殖类型中又分为长翅型、短翅型和无翅型;非生殖类型中有工蚁、兵蚁等品级。其中,长翅型原始蚁王、蚁后是长翅生殖蚁经分飞、脱翅配对后逐步发育而成,是蚁群的创始者。工蚁无生殖能力,约占全巢总数的80~90%,负责调护卵子和幼蚁、采集食料、筑巢、筑路和对其他品级的哺喂。兵蚁主要职能是警卫和战斗,不能直接取食,要靠工蚁饲喂。

蚁巢是白蚁的大本营。巢体结构严密,主、副巢之间有主道相通,蚁路纵横交错。主巢中央有王台王室,主巢外有泥壳腔保护。有的白蚁种类,如黄翅大白蚁、黑翅大白蚁在巢内营有菌圃,是蚁巢的组成部分,可生长真菌,提供食料。白蚁活动需要一定的温度范围,民间有“清明出洞,白露归巢”之说。5~6月和10~11月是散白蚁和土白蚁类群为害的两个高峰期。

兵蚁、工蚁的眼已退化,绝大多数种类怕光。但有翅成虫分飞有较强的趋光性。爬行时,如遇见同一群体的个体便互相用口器频频交接,身上沾有杂质或异物时,也彼此互相吮舔,同时还有取食同类尸体现象。当其取食之处受到破坏或大的震动后,会在几分钟内逃走,甚至一段时间内不返回原处为害。白蚁的扩散迁移途径有3种,即分飞、蔓延、携带。分飞期间,只要一雌一雄配对,就可创建新群体;网白蚁属、异白蚁属则往往通过觅食,蔓延扩散建立新群体;此外白蚁还常随着木材、包装箱等的调运、携带而蔓延成灾。

除白蚁科外,所有白蚁种类的消化道内都有各种各样的纤毛虫、鞭毛虫和变形虫等原生动物共生,帮助其消化纤维素,转化为可利用的物质。在蚁巢中有时还可见到一些弹尾目鞘翅目双翅目等昆虫,它们和白蚁的关系还不清楚,通常称为“白蚁的客人”。

蚂蚁是常见的天敌,在林区也常见穿山甲捕食白蚁,白蚁分飞期间,常遭到蝙蝠、蜥蜴蟾蜍、蜘蛛等捕食。白蚁身上还发现有菌螨、粉螨、嗜木螨等寄生。

防治方法

预防措施包括建筑物设计时注意透光、通风和防潮,兴建前调查有无白蚁的孳生地,木构件要进行防护处理(见木材防腐),堤坝及时清除坝基及附近的蚁巢,以及进行毒土处理等。

白蚁已见发生后,可采取下列方法除治:

(1)挖巢法。对黑翅土白蚁、黄翅大白蚁等土栖白蚁有效,可根据泥线、羽化孔等判断巢位找出蚁道,追挖主巢。

(2)诱杀法。对防治台湾乳白蚁、网白蚁可采用坑诱法,选择其出没的地方挖一土坑,深30~40厘米,坑内放置白蚁喜爱的食物,如松花粉、松木条、甘蔗渣等,上盖木板或松土,浇以淘米水湿润之,约经10~20天,诱集较多时,施药消灭整个群体。对土栖白蚁可采用诱杀堆,即在其活动范围内,用枯枝落叶堆集若干小堆,上盖以松土,10~15天后,在诱集的堆内施药除治。对趋光性强的长翅成虫,分飞期可采用灯光诱杀。

(3)毒杀法。直接施药于蚁巢或蚁道、被害木内。药剂中的粉剂有灭蚁粉、灭蚊灵等;液剂有 2%氯丹乳剂、5%五氯酚水剂、5~10%亚砷酸钠水剂等。

(4)熏杀法。在找到蚁道后,将孔口稍加大,利用压烟器,将敌百虫等药物烟剂压入主巢,2~3天内可使全巢白蚁死亡。对树洞中营巢的白蚁,也可采用磷化铝、硫酰氟熏杀。

(5)加强检疫,以防扩散。

参考书目
  1. 蔡邦华、黄复生:《中国白蚁》,科学出版社,北京,1980。

参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