沼虾

十足目(Decapoda)长臂虾科(Palaemonidae)沼虾属甲壳动物的统称。全世界共有 100多种。因大都生活在湖沼、池塘和河流中而被称为沼虾。肉味鲜美,营养丰富,且易于保鲜,是重要的淡水经济虾类。

形态

体侧扁。一般体长 5~10厘米。最大的罗氏沼虾,体长可达40厘米。额角发达,侧扁,上、下缘都具锯齿。头胸部较粗大,具1肝刺和1触角刺,无鳃甲刺。头胸甲的前下角具有较多的颗粒状突起,雄性尤为明显。腹部较小。尾节呈长三角形。5对步足中,前2对呈钳状,第1对短小,第2对粗壮,雄性特别强大,通常超过其身体的长度,有的可达体长的两倍。螯强壮有力,其各节长度的比例,两指切缘上的齿数、大小和排列形式以及绒毛着生状况等随种类而异,常以此作分类依据。后3对步足呈爪状。腹肢5对,双肢型。雄性的第2对在内肢与内附肢间具1雄附肢,可据以鉴别雌雄。

生物学特性

沼虾绝大多数生活于淡水湖泊和沼泽中,但罗氏沼虾等种需降海产卵,等齿沼虾等少数种类则生活于海洋中,一般不进入淡水。杂食性,但偏爱动物性饵料,常摄食动物尸体和小型水底动物;因捕食能力差,故有机碎屑或固着性藻类仍是主要食物。食物缺乏时也有同类残食现象。沼虾用第1对步足捕食,第2对用作攻击和防御。通常用后3对步足在底上爬行,或在水草间攀爬,或隐藏在石下、石缝中。腹肢可用以拨动水流以进行短暂游泳。雌体还以此作抱卵工具。尾肢的内、外肢均很发达,与尾节形成尾扇。遇敌害时常强烈屈曲腹部和用尾肢急剧拨水以向后迅速逃遁。

沼虾在中国北方复季开始繁殖,江南一带春季开始产卵,再往南则更早。整个繁殖季节可延至夏、秋,4~11月均可见雌虾抱卵。水温20℃以上时为产卵盛期。雌虾性成熟后交配前先行蜕壳,通常在交配后1~2天内的夜间产卵。卵产出后即粘附于母体的腹肢上,经20天左右幼体孵出后离开母体,破卵膜后即为溞状幼体。蜕皮4~14次(因种而异)后变成仔虾。5月份变态的仔虾,约经2个多月即可达性成熟,并开始产卵。雄虾的生长速度一般快于雌虾。当年孵出的虾入冬前即可销售。冬季水温下降,生长也随之减缓,至翌春水温上升后又加速生长,并开始繁殖。雌虾产卵后常可见到第2次产卵。寿命1年多。亲虾在交配、繁殖后陆续死去。

中国主要经济种

中国有沼虾20多种。其中日本沼虾(M.nipponense)遍布全国各地,是中国最重要的淡水虾(见图)。体呈青绿色,带有棕色斑纹,俗称青虾,在长江中下游的太湖、洪泽湖、鄱阳湖洞庭湖到梁子湖一带和西江下游产量十分丰富。分布于浙江温州以南沿海各省的海南沼虾(M.hainanense),个体比日本沼虾略大,产量也高(见图),中国南方的淡水经济虾类则在长江中、下游山溪中常见的粗糙沼虾(M. asperulum)是山区的经济种。

图 图

世界主要经济种

主要有以下几种:

罗氏沼虾(M.rosenbergii)

是沼虾属个体最大的一种淡水虾。最大雄虾体长可达40厘米,体重达600克,主要分布于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及印度一带的热带水域。个体大、食性杂、生长快,易于饲养。在20世纪60年代初由美国华裔林绍文研究清楚其生活史后,人工养殖随即获得成功。在天然水域中经交配产卵后,抱卵雌虾即降河至半咸水域生活,直至孵化。幼体生长必须在一定盐度的水中才能进行正常的生长、发育,直至长成幼虾以后才溯河而上,至河川上游或湖泊中生活至产卵。人工繁殖时,池中海水的适宜盐度为12~14,适宜水温为24~30℃。

贪食沼虾(M.lar)

分布于从东非到琉球至夏威夷的印度西太平洋海区。在淡水中生活,咸水中繁殖。最大体长可达18厘米左右,通常为8~12厘米。在毛里求斯及印度尼西亚、新几内亚、菲律宾和关岛是重要的经济种。

马氏沼虾(M.malcolmsonii)

在西太平洋海区是个体较大的种类,最大体长可达23厘米。分布于巴基斯坦、印度和孟加拉国一带。生活于淡水或咸水中,是这一地区河口和湖泊的重要经济种。

美洲沼虾(M.americanum)

分布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和秘鲁间的美洲太平洋沿岸。淡水生活,但幼体发育须在咸水或盐水中进行。喜生活于沙质或多石的水底,最大体长可达25厘米。在墨西哥萨尔瓦多是重要经济种和优良养殖对象。

大臂沼虾(M.carcinus)

分布于从美国的佛罗里达州到巴西大西洋沿岸。淡水生活,早期发育阶段在咸水中度过,喜在沙质或多石的水底生活,最大的体长达23厘米。在墨西哥、巴西是重要的经济种。

刺尾沼虾(M.acanthurus)

分布于从美国卡罗来纳州到巴西直至西印度群岛的美洲大西洋地区。为淡水或咸水种,喜栖于多泥的底质。其最大个体长达16.6厘米,在上述地区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参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