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抗日民主根据地

新四军军部和第 3师及中共地方组织,在江苏淮海、盐阜地区坚持抗日斗争的基地。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在淮海、盐阜地区组织抗日武装,为开辟苏北抗日根据地创造了条件。1940年1月,中共中央中原局(1941年5月改为华中局)确定将苏北作为重要战略发展方向。当年8~10月,八路军第5纵队进军淮海、盐阜地区,开展根据地建设。中原局书记刘少奇,华中新四军八路军总指挥部副总指挥陈毅,曾直接领导过盐阜根据地的创建。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军部重建于盐城,第5纵队编为新四军第3师。盐阜和淮海两区先后建立区党委和军区,成立民主政权,盐阜区由刘彬任区党委书记,宋乃德任行署主任,洪学智任司令员;淮海区由金明任区党委书记,李一氓任行署主任,覃健任司令员。1942年底,成立中共苏北区委员会和苏北军区,第 3师师长兼政治委员黄克诚兼任苏北区党委书记、苏北军区司令员及政治委员,辖淮海、盐阜两个地委和军分区,保留了行署。根据地军民在苏北区党委的一元化领导下,大力发展地方武装和群众组织,多次粉碎日伪军的大规模“扫荡”和“蚕食”,巩固和发展了根据地。1945年7月,成立苏北行政区临时行政委员会,李一氓任主任委员,原淮海、盐阜行署改为专署。这时,苏北抗日根据地东临黄海,西至运河,南迄盐城、淮安县境,北抵陇海路,有20个县级政权,面积为 2.3万平方公里,人口360余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