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运动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区广大学生的民主爱国运动。1947年,随着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国民党统治区爆发了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国民政府于 2月发布《经济紧急措施方案》,宣布冻结生活指数,从而激起了广大人民的不满,反对国民党统治的斗争日益高涨。5月4日,上海学生纪念五四运动二十八周年,上街进行反对内战的宣传,遭到国民党军警的镇压。各校学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立即罢课抗议并到市政府请愿,高呼:“反对前方打内战,后方打学生”。9日,近两万名电车、汽车及丝织工人罢工游行,要求增加工资。15日,南京中央大学、戏剧专科学校、音乐专科学校、东方语言专科学校等校三千余人,举着“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横幅,赴教育部进行反内战请愿。16日,北京大学院系联合会提出“反饥饿、反内战”的口号,北平各大学为“反饥饿、反内战”相继举行了罢课。

学生运动的蓬勃发展,使国民党当局极为惊恐,于18日颁布《维持社会秩序临时办法》,严禁十人以上的请愿和一切罢工罢课游行示威,企图用逮捕、监禁、殴打、屠杀等残暴手段对付学生,学生运动因而日益扩大。5 月20日,京沪苏杭地区十六个专科以上学校六千余名学生在南京举行“挽救教育危机联合请愿游行”,并向国民参政会请愿,遭到国民党宪兵、警察、特务的殴打,百余名学生被打伤,二十多人被抓走。学生代表向卫戍司令部提出了四项要求,国民参政会秘书长邵力子出面调解,接受了学生的要求,撤退防线,让学生回校。同日,平津学生也分别举行“反饥饿、反内战”的游行活动,天津学生在示威中遭毒打,五十余名学生被军警殴伤,造成震惊全国的“五·二○”血案。

北平学生抗暴游行

“五·二○”血案发生后,中国共产党提出“反迫害”的口号,把运动推向新的阶段。上海、南京、天津、北平、杭州、昆明、广州、重庆、成都、桂林、福州、南昌、西安等六十多个城市的学生纷纷行动起来,举行罢课和上街游行示威。6月19日各地学生代表在上海集会,成立了中国学生联合会。学生运动与工人、农民、市民的斗争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反对蒋介石反动统治的第二条战线,有力地配合了人民解放军的作战。(见彩图)

1947年北平学生举行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示威游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