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阁道

中国古代蜀北重要险路。位于今四川省剑阁县东北。因该道为大、小剑山峭壁间的栈(古称阁)道,故名。公元前4世纪,蜀人曾经剑山修筑通往南郑(今陕西汉中)的石牛道 (又名金牛道)。 秦惠文王十三年(公元前325),张仪、司马错经石牛道灭蜀。三国时,诸葛亮为运送辎重粮草,在此凿山架木,飞阁通衢,始成剑阁道。道长约15公里,北去汉中,南通成都。唐时于道中狭窄处置关,以两崖嵚峙,其形如门,称剑门关。剑门关形势险要,易守难攻,为川陕交通咽喉,古人用“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形容其险。过此南下,少险可据,故其得失,直接关系成都安危,历来为兵家戍守要地。三国蜀炎兴元年(263), 魏将钟会伐蜀,蜀将姜维退屯剑阁,列营守险 ,魏兵虽众,终不能越。 其后,东晋司马勋、前秦苻坚、梁魏邢峦、西魏尉迟迥、北周梁睿、唐严砺、后唐李继岌、宋王全斌等图川,均先夺取剑阁以威胁成都。现剑阁道已扩建为川陕公路的一段,剑门关已毁,附近有宝成铁路通过,蜀道险阻,已变通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