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胥黎,A.

图

英国小说家、诗人、剧作家。出生于英国南部萨里郡的名门。他是著《天演论》的老赫胥黎的孙子,诗人兼批评家马修·阿诺德的堂外孙。早年入伊顿公学,后因严重角膜炎失明休学,部分视力恢复后入牛津大学攻读文学,1915年毕业。1919至1921年在著名的文学周刊《雅典娜神殿》任编辑,后专门从事著作。30年代后期,积极参加英国反战运动,1937年主编《和平主义全书》。1940年移居加利福尼亚,后加入美国国籍。

赫胥黎是一个多产作家。自1916年发表诗集《燃烧的轮子》开始,40年间一共写了11部长篇小说、 5部短篇小说集、7部诗集、 4部剧本、1部游记以及大量的文艺评论和杂文。他学识渊博,思想活跃,文笔犀利,作品包罗万象,涉及现代文明的各个重要方面。

赫胥黎小说中的人物往往是某些概念和思想的化身,情节的发展则是各种矛盾思想之间的交锋,因此被称为“概念小说”。《旋律与对位》(1928)是他的代表作。小说描写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伦敦上流社会及其知识分子在哲学、科学、艺术、道德和政治等等问题上的争论,反映了他们的各种思想矛盾,深刻而细腻地描绘了“迷惘的一代”的苦闷和彷徨。作者以讽刺的手法仿赋格曲的结构,用对位法发展主题,以达到“小说的音乐化”。《美妙的新世界》(1932)是一部幻想小说,它用辛辣的讽刺对现代科学给人类社会的发展可能造成的灾难作了悲观的预言:人沦为机器,个性自由被扼杀,文化艺术濒于毁灭。1958年,作者又发表了《重访美妙的新世界》,认为他早年的预言已逐步成为现实。作者的悲观主义思想贯穿在30、40年代的其他长篇小说中,如《加沙的盲人》(1936)、《天鹅死在许多个夏天之后》(1939)、《时间必须停止》(1944)。另一部幻想小说《猿与本质》(1948)假设22世纪第三次世界大战后人类社会遭受原子弹的毁灭,成为废墟,人类返回原始,退化成猿。晚年作品《岛》(1962)是一本乌托邦式小说。

赫胥黎的短篇小说集有:《地狱的边缘》(1920)、《尘世的烦恼》(1922)、《短暂的蜡烛》(1930)等。诗集有《诗选集》(1925)、《蝉及其它》(1931)等。散文集有《在边缘》(1923)、《沿途》( 1925) 、《新旧文选》(1926)、《论人性》(1927)、《目的与手段》(1937)、《科学、自由与和平》(1946)等。后期醉心于东方哲学与神秘主义,著有《永恒的哲学》(1945)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