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界

苏联大型文艺和社会政治月刊,苏联作家协会机关刊物之一。1925年1月在莫斯科创刊。它的第一批编辑是卢纳察尔斯基、斯克沃尔佐夫—斯捷潘诺夫、波隆斯基。1926年以后的主编分别为:波隆斯基(1926~1931)、格隆斯基(1932~1937)、斯塔夫斯基(1937~1941)、西蒙诺夫(1946~1950,1954~1958)、特瓦尔多夫斯基(1950~1954,1958~1970)、柯索拉波夫(1970~1974)、纳罗夫恰托夫(1974~1981)。《新世界》上发表过高尔基的《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第一部)、肖洛霍夫的《被开垦的处女地》(第一部)和《静静的顿河》(第四部)、阿·托尔斯泰的《彼得大帝》(第二部)和《阴暗的早晨》、列昂诺夫的《索契河》、马雷什金的《来自穷乡僻壤的人们》、特瓦尔多夫斯基的《山外青山天外天》等。这份杂志的突出特点是发表题材和风格极不相同的作品,其中引起激烈争论的作品有:奥维奇金特写《区里的日常生活》、爱伦堡的回忆录《人、岁月、生活》、杜·金采夫的小说《不是单靠面包》、索尔仁尼琴的中篇小说《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和特瓦尔多夫斯基的长诗《焦尔金游地府》等。它还辟有“今日特写”、“政论”、“作家日记”、“回忆录”、“文学批评”等栏目。在特瓦尔多夫斯基主持期间,在一系列文艺问题上,与柯切托夫主编的《十月》杂志进行过论战。

参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