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图

标绘有可航水域的水深、岛域、航标和沿岸地形地物等供航海使用的地图。海图是按一定比例尺和投影方法绘制,是必不可少的航海工具。图上资料要求详细、准确,并根据航海通告等有关资料随时进行改正和补充,使它与实际情况经常保持一致。为开发海洋需要而编制的地图也叫海图。本条所介绍的是前一种海图。

沿革

中国是最早绘制和使用海图的国家之一。据考证,公元前5~前3世纪战国时代的《山海经》是已散佚的《山海图》的文字说明,散佚的图中有一部分可能带有原始海图的性质。12世纪初北宋末年的《宣和奉使高丽图经》一书,文存图亡,书中写到“神州所经岛洲苫屿,而为之图”,可见所亡之图有海图。明朝《武备志》卷二百四十收有三保太监郑和下西洋的《自宝船厂开船从龙江关出水直抵外国诸番图》,简称《郑和航海图》。图上全程自右向左一字展开,记有每段航线的针位和航程及牵星“指数”,但无基准方向,也不成比例,属于图解的航路指南。中国历史上,民间还有多种手抄流传的海图,称为秘本。章巽教授1980年编辑的《古航海图考释》收有69幅古海图,范围北起辽东湾,南至广东。

欧洲最早为航海人员绘制的海图,可能出于公元1世纪、出生于提尔(今属黎巴嫩)的希腊人马里纳斯之手。图上经线和纬线均为等间距,以当时的航运中心“罗得岛”为基准。出生于埃及的希腊人托勒密是那个时代伟大的制图学家。公元 2世纪他首创把一块地球曲面投影于平面的制图法,定下了北在上方的制图常规。他的学说成为后世制图工作的准绳。欧洲中世纪最好的海图是13世纪的波托兰海图。早期的波托兰海图标绘的内容主要是地中海及其邻近海区,以后逐步扩大。这种海图绘在羊皮上,相当准确,图上有许多风向花,方向线延伸于全图,便于读取航向;无经纬度和水深;一般为小比例尺。地理学家G.墨卡托1569年发表了按等角正圆柱投影原理制作的世界图(共18幅),他被尊为现代海图之父。现代海图的95%属于墨卡托投影图。

许多航运发达国家都出版海图。国际海道测量组织出版有国际海图,各会员国可修改复印。中国于1921年成立海道测量局,开始测绘、出版现代海图,所出海图多属港湾图和江河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8年开始进行全国海区的基本测绘工作,陆续出版各种海图,并从中国海区向远海海区发展。

海图分类

按用途可分为航用海图和非航用海图两类。

航用海图

通常简称海图,供船舶进行航迹推算、船位测绘和航线设计等。各国航用海图分类大同小异,中国分为三种:

(1)海区总图。主要供各级机关和船舶研究海区形势,拟订航行计划等使用。比例尺一般为1:300万或更小。

(2)航行图。主要供船舶航行作业使用。比例尺为 1:10万 ~ 1:299万。其中远洋航行图 1:100万~1:299万;近海航行图 1:50万 ~ 1:99万;近岸航行图1:20万~1:49万;沿岸航行图1:10万~1:19万。

(3)港湾图。主要供船舶进出港湾、锚地、通过狭窄水道及港湾施工、管理等使用。比例尺一般大于1:10万。

航用海图内容有两大类。一类表示自然地理特性,如岸形地貌、山峰、岛屿、水深、底质、礁石、浅滩、锚地、冰区、磁差等;另一类表示人工设施及人为障碍物,如码头及其他系泊装置、航标、无线电导航台、海底电缆、禁止抛锚区、水雷区、沉船区等。以上内容在海图上要求位置尽可能准确,资料尽可能详细,图面尽可能清晰,因此内容都用图式标记。航用海图内容随时根据《航海通告》等有关资料进行改正和补充,以保持其现实性。

非航用海图

主要有:大圆图,属心射投影,大圆弧在图上是直线,供拟定大圆航线用;航路图,供拟定大洋航线参考;气象图、冰图、海洋图、潮流图等,供拟定航线以及航行中了解气象、冰情与海洋情况参考;等磁差曲线图,供了解海区磁差情况;空白图,供大洋航行标绘船位用。非航用海图一般为小比例尺图。

海图投影方法

航用海图的投影方法主要有四种。

墨卡托投影

又称等角正圆柱投影。圆柱与赤道相切,投影原点在球心。船舶要求在海上航行时在尽可能长的时间内保持航向不变,即沿恒向线航行;要求能在海图上直接画出观测到的物标方位。因此要求恒向线在海图上表现为直线;图上与地面上恒向线间的夹角保持一致,即正形。墨卡托投影法绘制的海图满足了上述要求,图上赤道为直线,所有经线都是与赤道相垂直的平行直线,纬线都是与赤道相平行的直线,经度线和纬度线按相同比例渐长。

高斯投影

又称横圆柱投影。圆柱与经度线相切,投影原点在球心。在轴子午线两侧小范围内,可认为无变形。多用以绘制大比例尺港泊图。

球心投影

投影平面与地球相切,投影原点在球心。切点附近可认为无变形。常用以绘制大比例尺港泊图。

球面投影

投影平面与地球表面在地极相切,投影原点在另一地极。是绘制极区海图的主要投影方法,具有正形性质。用这种方法绘制的海图,图上任意两点间的大圆弧近似一条直线,恒向线为一曲线。在极区航行中,能在图上量取航向和航程。

参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