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塔

设置于重要航道附近的塔形发光固定航标。用以指引船舶航行或标示航行险区。灯塔通常有人看守,是最重要的目视航标。随着灯塔技术的发展,可靠性大大提高,很多重要灯塔已改为无人看守。

沿革

灯塔起源于古埃及的信号烽火。最著名的古代灯塔为亚历山大港外的法罗斯岛(Pharos)灯塔,约建于公元前280年,高达85米,日夜燃烧木材,以火焰和烟柱作为助航的标志。后来pharos一词成为灯塔同义词。法罗斯灯塔曾被誉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观之一,14世纪毁于地震。此后,最早的离岸较远的海中灯塔为建于9世纪初的法国吉伦特河口外约7海里处科杜昂礁上的灯塔,已两次重建,现存的花了27年时间建成于1611年。古老的灯塔中至今仍在使用的有1304年用石砌成、高达50米的意大利莱戈恩灯塔。美国第一座灯塔是建于1716年的波士顿灯塔。中国早期的灯塔见于记载的有:明永乐十年(1412)在上海宝山县临海的人工大土山上建立的烽堠,高30余丈,“昼则举烟,夜则明火”;1760年由渔民集资在台湾海峡澎湖列岛渔翁岛西南端建造的灯塔,塔身以块石砌成,高9米,上置油灯,灯罩用蚌壳制成,射程1海里。从18世纪起,国际海运事业蓬勃发展,促使灯塔技术不断进步。1784年出现无烟油灯;1791年出现有抛物面反射镜的发光器;1823年出现透镜灯塔;1858年出现电力灯塔;1885年第一次用沉箱法在软地基上建造灯塔;1906年第一座气体闪光灯塔落成,它的设计人是瑞典物理学家G.达林。百余年来灯塔数量大增,1850年全世界仅有灯塔1570座,1900年增到9400座,到1984年初包括其他发光航标总共已超过55000座。

英国著名的埃迪斯通灯塔,在普利茅斯港外约14海里处 左图 第一代埃迪斯通灯塔,1698年建成,1703年毁于大风暴 右图 第四代埃迪斯通灯塔,1882年建成,1983年起无人看守

构造

灯塔分塔身和灯具两部分。灯塔塔身可由铸铁板、钢架、钢筋混凝土或砖石建造,外形有圆形、六角形、八角形和方形,通常为圆形。外壁涂不同的颜色或色带以便白天识别。海中灯塔须经受海洋风浪侵袭,其塔身设计和建筑要求很高。塔身里有楼梯直通塔顶灯笼,笼内灯具有发光器和光学透镜。发光器的发光体中心位于光学聚光透镜的焦点。光源辐射出来呈球面的光通过聚光透镜成为具有一定扩散角的平行光束射向海面。

19世纪初以前的灯塔燃烧煤或木材,发出烟火。以后用过蜡烛、油灯。现代灯塔发光器的能源通常为电力或乙炔,煤油已基本上被淘汰。灯塔的灯光射程一般为15~25海里,有的超过30海里。射程远近同两个基本条件有关:一是灯光的地理视距或初显距离,主要取决于观测者眼睛和灯光离海面的高度;二是灯光视距,主要取决于光源的发光强度。因此,灯塔灯光除发光强度外,还须具有一定高度才能达到一定射程。灯光视距受地理视距的限制,即使灯光视距大于地理视距,灯塔的实际灯光射程仍等于它的地理视距。目前,光强最大的是法国德·克雷阿克灯塔,达5亿烛光。

灯塔的灯质分为定光、闪光、联闪光、明暗光、互闪光等,相邻灯塔的灯质均不相同。有的灯塔发出红、白或绿、白不同颜色的光弧,通常用红、绿光表明光弧内有沉船、暗礁等危险物。

大型灯塔还设有雾警设备和无线电指向标。(见彩图)

渤海湾大沽灯塔 长江口外花鸟山灯塔

参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