藕节

概况

基源:为睡莲科睡莲属植物莲的根状茎的节及其两端残留的节间部分。

原植物:莲Nelumbo nucifera Gaertn.

历史:藕节始载于《本经》,列为上品。《大明诸家本草》、《纲目》、《唐容川本草问答》等历代本草均有记载,与现今之植物及药材相符。

余项参见“莲”条。

生药

采集:秋、冬季挖取根状茎(藕),洗净泥土,切下节部晒干。药材主产于浙江、江苏、安徽。

鉴别:节呈短圆柱形,长2~4cm,直径约2cm。表面灰黄色至灰棕色,中部稍膨大,上有多数残留的须根或圆形须根痕。节两端残留部分的表面有纵纹,其横断面中央有较小的圆孔,周围有大孔7~9个。体轻,节部坚硬,难折断。味微甘涩。以节部黑褐色、两头白色、干燥、无须根、无泥土者为佳。

加工炮制:藕节炭:取洗净的藕节,置锅中加热,炒至外面焦黑,内面褐色,取出,微喷清水,晾干。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潮,防蛀。

化学性质

含鞣质、天门冬素(Asparagine)。

参考文献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等,中药志(1),1979:583。

药理

不同炮制品50%水煎液给小鼠14ml/kg ig,发现随着藕节炭化程度增高,止血作用增强[1]。亦有报告,藕节150%水煎剂给小鼠3g/kg ig,其止血作用与炮制时间有关,但并不完全取决于鞣质含量[2]。亦有人认为,藕节止血不必炒炭[3]

参考文献

[1] 中成药研究 1987;(1):13。
[2]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1987;7(12):532。
[3] 湖南中医学院学报 1984;(3~4):78。

药性

性味:甘、涩,平。 ①《日华子本草》:“冷。” ②《纲目》:“涩,平。” ③《本草汇言》:“味苦、涩,气平。” ④《纲目拾遗》:“藕节粉:味甘、微苦,性平。”

归经:《本草撮要》:“入手少阴,足阳明、厥阴经。”

功效:止血,散瘀。

主治:咳血,吐血,衄血,尿血,便血,血痢,血崩,功能性子宫出血。 ①《药性论》:“捣汁,主吐血不止,口鼻皆治之。” ②《日华子本草》:“解热毒,消瘀血,产后血闷。合地黄生研汁,(入)热酒并小便服。” ③《滇南本草》:“治妇人血崩,冷浊。”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捣汁或入散剂。

临床应用

配伍应用:①配大小蓟、蒲黄,治吐血,尿血。 ②配生地、童便,治咯血,衄血。 ③配象贝母、夏枯草、莪术,治陈旧瘀血肿胀。 ④配莲须、芡实、金樱子,治遗精白浊。 ⑤配阿胶、白茅根、双花,治血精。

方选和验方: ①十灰丸(《女科证治准绳》)治崩中下血不止:大黄灰、黄绢灰、马尾灰、艾叶灰、藕节灰、莲房灰、油发灰、赤松皮灰、棕榈灰、蒲黄灰各等份。同研为细末,用醋糯米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70丸,渐加至每服100丸,每日服2~3次,空心米饮送服。 ②双荷散(《圣惠方》)治卒暴吐血:藕节、荷蒂各7个,以蜜少许捣烂用水300ml煎至240ml,去滓温服。或为末丸服,亦可。 ③《普济方》:“治鼻渊脑泻:藕节,芎焙,共研为末,每服7g米饮下。” ④《全幼心鉴》:“治大便下血:藕节晒煮研末,人参白蜜煎汤,调服7g,日2服。” ⑤金锁玉开丸(《纲目》)治遗精白浊,心虚不宁:藕节、莲花须、莲子肉、芡实肉、山药、白茯苓、白茯神各75g,为末。另以金樱子1200g,捶碎,以水10000ml熬8000ml,去滓,再熬成膏并入少面和药末为丸,梧桐子大,每服70丸,米饮下。 ⑥辽宁中医杂志 1983;(7):“治牙龈出血:藕节、旱莲草、茅根、女贞子、生地、白芍各10g,大黄、莲子芯各5g。每日水煎1剂。” ⑦荷叶丸(《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治诸种出血病症:荷叶3000g(酒蒸一半,炒炭一半),藕节1000g,生地(炒炭)、白茅根(炒炭)、玄参(去芦)、大小蓟(炒炭)、棕榈炭各1200g,白芍、知母、栀子炭,黄芩炭各500g,当归(炒焦)250g,香墨200g。同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6g。每次服2丸,日服2~3次,温开水或淡盐汤送服。 ⑧八宝治红丹(《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治肺热咳嗽,痰中带血或咯血:藕节、大小蓟、甘草各90g,百合、浙贝母各60g,石斛、橘络、生地炭各120g,侧柏炭、陈皮、丹皮、黄芩各180g,荷叶500g。同研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6g,蜡皮封固。每服1丸,开水送服。 ⑨《癌的扶正培本治疗》:“治泌尿系统肿瘤出血:藕节30g,生地、小蓟、滑石、木通、竹叶、蒲黄、栀子、猪苓、银花、太子参各10g。水煎服,每日1剂。” ⑩江苏中医 1963;(10):“治咯血:藕节、火麻仁、人发各9g,黑盐、萝卜籽、百草霜各6g。同研为细末,分作5包。每次服1包,用黄酒5ml,加童便冲服,日服5次,1日服完。” ⑾天津医药 1973;(4):“治妇人崩漏:藕节炭、当归炭、丹皮炭、阿胶珠、白芍炭、生地炭、蒲黄炭、炙香附、广陈皮各9g,艾绒炭6g,贯仲炭、陈棕炭各7g,川断肉15g。每日1剂,水煎去渣,分2次服,3剂为1疗程。” ⑿吉林中医药 1991;(1):“治错经妄行,经行时大便出血:黄芪25g,藕节、山药、龙眼肉、龙骨、牡蛎各20g,升麻、白术各15g,人参10g,木香7g,大枣5枚。水煎,每日1剂,从行经日起便开始服用,连服10天。” ⒀上海中医药杂志 1985;(6):“治鼻出血:藕节、侧柏叶、茜草根、肥知母、麦冬、仙鹤草、生地、白茅根、怀牛膝各9~12g,生大黄6~9g,生石膏(先煎)30~60g。,上药水煎后,待药液凉后分2~3次饮服,每日1剂。” ⒁福州中医 1991;(1):“治血精:藕节、白茅根、黄柏、大黄、龙胆草、丹参、牡蛎、大黄各9~15g。水煎服,每日服1剂,分2次服。”

单方应用:①《千金方》:“治坠马血瘀,积在胸腹,唾血无数:干藕根为末,酒服2g。”(《本草汇言》用生藕节捣烂和酒绞汁饮。) ②《纲目》:“治鼻衄不止:藕节捣汁饮,并滴鼻中。”

医药家论述

①倪朱谟《本章汇言》:“藕节,消瘀血,止血妄行之药也。邢元璧曰,《日华子》治产后血闷腹胀,捣汁,和热童便饮,有效,盖止中有行散之意。又时珍方治咳血,唾血,呕血,吐血及便血,溺血,血淋,血崩等证。入四生饮,调营汤中,亦行止互通之妙用也”。 ②《医林纂要》:“藕节,止吐、衄、淋、痢诸血证。甘能补中,咸能软坚去瘀,涩能敛散固精,又取其通而有节也。”

参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