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炎

鼻粘膜的炎症。解剖学上鼻腔粘膜与鼻窦粘膜相连续,故在鼻炎时鼻窦粘膜常有不同程度的波及,如急性鼻炎迁延不愈可伴发急性鼻窦炎;变应性鼻炎可伴有变应性鼻窦炎等。严格地说鼻炎不包括粘膜下骨质的炎症,但个别情况,如严重的萎缩性鼻炎也伴有下鼻甲骨质的萎缩。

不论鼻炎的病因、病程和炎症的类型如何,其病变常以下鼻甲粘膜最明显,常表现为充血、肿胀或水肿等,其次为中鼻甲和中鼻道。鼻炎的主要表现为鼻堵塞,双侧鼻堵塞的患者必须张口呼吸。鼻分泌物(鼻涕)增多,性质为脓性、粘液性或清水样,血性者较少,并有嗅觉减退和闭塞性鼻音等。长期患鼻炎者常有头痛、头部沉重感以及记忆力减退等。

鼻炎是一种常见病,由于各种轻度的鼻炎与健康的鼻腔粘膜之间呈现逐步的移行改变,所以鼻炎的患病率和发病率很难精确统计。某些鼻炎的发病与职业因素有关,如工矿粉尘和化学物质蒸气刺激等。

分类

鼻炎有不同的分类法,根据病程可分为急性鼻炎和慢性鼻炎;根据炎症的类型可分为非特异性炎症和特异性炎症;根据发病有无季节性可分为季节性鼻炎和常年性鼻炎等等。理想的、包罗万象的鼻炎分类法是没有的,表1是鼻炎的分类方法之一。

图

常见的鼻炎

鼻炎类型较多,仅列举如下常见类型加以论述。

急性鼻炎

常见的鼻腔粘膜急性传染性炎性疾病即感冒。病程一般不超过7~10天,系在病毒(主要为流感病毒、腺病毒)感染的基础上继发细菌感染。主要症状为鼻堵塞和分泌物增多,早期为清水样,近愈时为粘液脓性。检查时见鼻粘膜明显充血、红肿。

本病极常见,可以说无一人一生不患本病的,而且常常是每年发病数次。成人患者不治也可自愈;婴儿和新生儿可因鼻堵塞妨碍吮奶,严重者可致水电解质紊乱,故应特别重视。

以预防为主,适当隔离病人,服用清热解毒的药物,用1%麻黄素或1:2000萘唑啉滴鼻,成人患者不需要应用磺胺药或抗生素。

本病常伴有急性咽炎、喉炎等。

慢性鼻炎

为鼻腔粘膜和粘膜下层的慢性炎症,是鼻部最常见的一类疾病,主要症状是鼻堵塞,轻度鼻堵塞呈间歇性或交互性,重度者呈持续性,所谓交互性鼻堵塞,即侧卧时居下面的一侧鼻腔堵塞,改变体位向对侧卧后,另一侧鼻腔堵塞。鼻分泌物增多,常为粘液性。此外,尚有嗅觉减退等。

本病可分为慢性单纯性鼻炎和肥厚性鼻炎。前者的病理改变以粘膜血管扩张、细胞浸润(主要是淋巴细胞)为主,检查可见鼻腔粘膜肿胀、充血,表面光滑,经过适当治疗,病变可以消退或基本消退。后者的病理改变是以粘膜下纤维组织增生为主,由于增生的纤维组织不均匀,故粘膜表面凹凸不平,看上去呈桑葚状,这种病变是不可逆的,保守治疗无效,必须进行手术治疗,可切除部分下鼻甲粘膜,以保证鼻腔通气。

急性鼻炎反复发作或治疗不彻底,以及某些职业因素(工矿粉尘、化学物质的蒸气等)是本病的主要病因。此外,身体衰弱、贫血、长期嗜烟也可能与发病有关。总之,病因还不清楚。

治疗的关键在于改善鼻腔的通气和引流,以鼻粘膜减充血药喷鼻或滴鼻可收到良好效果。正确的滴药方法可使药液分布于几乎整个鼻腔粘膜,错误的滴药方法使药液经鼻底到达鼻咽部,起不到治疗作用。

常用的鼻粘膜减充血药有:

(1)1%麻黄素。最常用的一种,其pH值偏酸,适合于鼻腔生理。

(2)0.05~0.1%盐酸萘唑啉。用药后继发鼻粘膜充血的后作用较 1%麻黄素强,故用药时间不宜超过10天。

(3)0.25~ 1%新福林。对鼻粘膜纤毛运动基本无害,毒性较低,但有升高血压的作用,高血压患者慎用。

下鼻甲粘膜下注射硬化剂(如80%甘油、5%鱼肝油酸钠、50%葡萄糖等)、电灼、冷冻疗法等也有效。肥厚性鼻炎应采用手术治疗,切除部分增生的下鼻甲粘膜。

萎缩性鼻炎

一种缓慢进展的特殊慢性鼻炎。其特点是鼻粘膜萎缩、干燥,下鼻甲体积缩小,鼻腔宽大,充满灰绿色污秽痂皮,由于痂皮阻塞鼻腔,故鼻堵塞仍是主要症状之一。严重病例伴有下鼻甲骨质的萎缩,致临床症状更为严重。细菌等微生物在痂皮下繁殖,蛋白质腐败分解,产生恶臭。鼻内有恶臭者称“臭鼻症”。这种恶臭常不为患者本人所嗅到,原因是患者鼻腔嗅区粘膜也有萎缩,致嗅觉减退或消失的缘故。轻型萎缩性鼻炎临床表现与慢性鼻炎相似,并有鼻内干燥感,鼻腔检查仅见鼻甲稍小,粘膜较干,无分泌物,无痂皮,无臭味。本病病因不明,学说虽多,但均缺乏有力的佐证。营养不良、维生素缺乏、遗传因素等可能与发病有关。近年来注意到本病与免疫学的关系,认为可能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由于病因不明,疗法虽多,但皆难取得较好疗效,如应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以除去痂皮,减少臭味;以液体石蜡、香油、鱼肝油、复方薄荷滴鼻液等滴鼻,以减少鼻干燥感,使痂皮易于擤出;口服或肌肉注射维生素A以保护或恢复鼻腔粘膜上皮的健康,并配合应用维生素B2、C、E等。缩小鼻腔的手术和唾液腺管移植于鼻腔的手术没有特殊可取之处。

严重的萎缩性鼻炎可并发萎缩性咽炎、喉炎,甚至气管炎,而出现呼吸困难。这种情况虽不多见,但应与上呼吸道硬结症相鉴别。

花粉症

又称枯草热,此病名虽已沿用150余年,但本病既与枯草无关也不发热,故枯草热之称是不恰当的。本病是一种常见的鼻部疾病。中国各省皆有病例报道。为特应性个体对花粉过敏引起的Ⅰ型变态反应病。症状主要为发作性喷嚏、大量清水样鼻涕,几乎全部患者都有眼部痒感和流泪,部分患者合并支气管哮喘。其他症状有咽、腭和耳部痒感,嗅觉减退,头痛等。本病的特点有二:

(1)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本病曾称为“季节性变应性鼻炎”。根据其发病季节不同,而分为春季花粉症、夏季花粉症和秋季花粉症三类,或分为春季花粉症和夏秋季花粉症两类。

(2)有明显的地区性。不同地区致敏花粉不同,发病季节也不同。发作期鼻腔检查可见鼻腔粘膜苍白水肿,有多量稀薄或较粘稠的分泌物,将鼻分泌物涂于玻片上,经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嗜酸性粒细胞,可作为诊断的参考。

能引起花粉症的花粉称致敏花粉。中国北方和西北地区主要致敏花粉为蒿属、藜科、禾本科等;上海地区主要为葎草;豚草也已在中国许多省发现,并有豚草花粉症的报道。

将花粉脱脂后制成注射用变应原浸液,给患者作皮肤试验可判定致敏花粉,并根据此反应进行花粉变应原浸液的脱敏治疗。

常年性鼻炎

近年来提出的一个新疾病概念,以区别于季节性鼻炎的一组疾病。其特点为:发作性、连续性喷嚏;浆液性或浆液粘液性鼻涕,量较多;由于鼻粘膜水肿而致鼻堵塞;发病无季节性。

本病包括变应性和非变应性两大类,两类的临床表现基本相同,但病因和发病机制不同。

(1)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常年性吸入物或食物变应原致敏的Ⅰ型变态反应性疾病。为常见鼻病之一,发病率和患病率尚无精确统计。

主要吸入物变应原为屋内尘土、螨、动物皮毛和脱屑、禽毛、霉菌等。屋内尘土并非指屋内地面上的尘土,而是指床下、柜上等久未打扫的积尘,为一种混合物,可能主要包括动物皮毛和脱屑、螨、花粉、霉菌以及各种织物(枕垫料、衣、棉花等)的碎屑。很多学者提出螨是屋内尘土的主要变应原成分,存在于屋尘、床尘和衣尘中。主要有屋尘螨和粉尘螨,临床上用于诊断和脱敏治疗者主要是粉尘螨浸液。

食物变应原主要有牛奶、鱼虾、鸡蛋等,它的重要性远远不如吸入物,食物可单独或与吸入物共同作为致敏物,在后一种情况下食物变应原常易被忽略,从而影响治疗效果。

发作期可见鼻腔粘膜水肿,色苍白,有多量稀薄的或较粘稠的分泌物;病程较长、病变较重者可见鼻息肉形成。将鼻分泌物涂于玻片上,经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若查到嗜酸性粒细胞,可作为诊断的参考。将吸入物和食物变应原制成注射用变应原浸液,给患者作皮肤试验,方法如青霉素皮肤试验,以此来判定致敏的变应原,阳性反应表现为注射部位出现风团和红斑。

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可能合并变应性鼻窦炎,后者发作期和非发作期或用药物控制症状后 X射线拍片所见明显不同,结合病史不难诊断。本病也可合并变应性结膜炎,表现为眼痒、流泪和结膜充血。

确诊为本病并判定致敏变应原后,应尽量设法减少与致敏变应原的接触,这一点仅食物为致敏物时可以作到,而吸入物为致敏物时是难以办到的,因此必须采用药物治疗和(或)脱敏治疗。药物治疗可采用抗组胺药、色甘酸钠和类固醇药物。常用的抗组胺药有扑尔敏、扑敏宁、苯海拉明等,其副作用是嗜睡。类固醇药物中常用的有强的松、地塞米松等,长期大量用药可产生钠水潴留、无力等副作用,并能抑制脑下垂体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故应用时必须掌握适应症和剂量。色甘酸钠必须在发病前给药,若发病后给药必须应用3周才能出现疗效。新的应用于鼻部的类固醇药物,如二丙酸氯地米松和氟尼缩松有较好效果,且副作用小。应用吸入物变应原浸液进行脱敏治疗(又称免疫治疗)是一种良好的治疗方法,也是预防并发支气管哮喘的有效措施。确定变应原浸液注射开始剂量后,采用皮下注射,逐渐增加注射剂量,直到最大耐受量后采用维持量。脱敏治疗的效果为60~80%。

(2)嗜酸细胞增多性非变应性鼻炎。又称非变应性鼻炎伴嗜酸细胞增多综合征(NARES)。是近年来才被认识的一个新疾病。具有常年性鼻炎的临床表现,但无吸入致敏物诱发症状的病史,皮肤试验阴性,查不到特异性IgE抗体。鼻分泌物涂片查到嗜酸性粒细胞是其特点。

本病病因不明。常在早晨起床前、后发病,持续数分钟到数小时,与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相比,本病症状更加强烈和变化迅速,症状的诱发或加重常与气候和温度的变化、机械刺激等有关。应用皮质类固醇治疗,不论口服或鼻腔喷雾皆有较好效果。

(3)自主神经性常年性鼻炎。由于副交感神经活性相对过高所致的非变应性常年性鼻炎。既往称神经反射性鼻炎,且常与血管运动性鼻炎相混淆。多见于中年以上的患者,其症状不及常年性变应性鼻炎严重,且常无眼部痒感和流泪,变应原浸液皮肤试验阴性,鼻分泌物嗜酸性粒细胞检查阴性。治疗以应用抗组胺药为主,因其具有类阿托品的作用,可收到一定的治疗效果。

血管运动性鼻炎

亦称血管舒缩性鼻炎。本病与免疫、变态反应和感染均无关。由于鼻腔粘膜血管反应性增强所致。特点是:鼻粘膜充血而致鼻堵塞,鼻分泌物较粘稠,常自后鼻孔流下,喷嚏和鼻痒较轻,鼻分泌物涂片查不到嗜酸性粒细胞,治疗以减充血剂滴鼻为主。

药物性鼻炎

长期鼻部应用鼻粘膜减充血药物引起的鼻炎。由于减充血药都有不同程度的血管扩张的后作用,故长期应用可致鼻腔粘膜充血、肿胀,而导致本病。也可在原鼻炎、鼻窦炎的基础上又附加了药物性鼻炎,加重了原有的症状和体征。主要症状是鼻堵塞。检查可见鼻粘膜明显红肿,以减充血药滴鼻也不能使之稍有缩小,若是在鼻炎、鼻窦炎的基础上发生,则有鼻炎和鼻窦炎的临床表现,此时对药物性鼻炎的诊断有一定困难。停止用减充血药滴鼻是最好的治疗方法。

结构性鼻炎

近年来提出的一个新病名。指鼻中隔偏曲者鼻腔宽大的一侧粘膜充血、增厚等改变。主要见于下鼻甲粘膜,中鼻甲、中鼻道等处粘膜病变较轻或基本正常,主要症状为鼻阻塞。治疗方法是行鼻中隔矫正术。

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

常见的鼻炎各有其临床特点,鉴别诊断并不困难(表 2)。困难的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鼻炎同时存在或合并有鼻窦炎和其他鼻部疾病时。确诊后进行相应的治疗,预后较好。

图

参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