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工业

研制、生产军事装备的部门的总称。亦称军事工业。它包括枪炮、弹药、坦克、装甲车辆、工程机具、军用飞机、军用舰艇、军用电子设备、火箭和导弹、核武器军用航天器以及其他军事装备等工业企业部门。国防工业是国防经济的核心,是国防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防工业的发展有赖于整于国民经济,特别是基础工业的发展。它是根据战争的需要、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在古代的一段很长时间内,武器都是靠手工生产的。到18世纪末,出现了生产枪炮、弹药的工厂。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增长,战争规模日益扩大,武器威力大大提高,弹药消耗迅速增加,军事工业开始作为一个工业门类出现于各工业国,并获得了较快的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主要参战国的军事工业产值已占其整个工业产值的15~25%。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主要参战国军事工业产值的比重则上升到35~60%以上。同时,由于军事上的需要,他们都集中最优秀的科学技术人员,采用最先进的手段去研究新的武器装备和解决战争中出现的难题,从而使军事工业拥有最尖端的技术设备和雄厚的科研力量。很多新技术首先在军事工业得到突破和应用。例如声纳、雷达、喷气式飞机、导弹、原子弹,以及电子计算机、火箭、核能技术等。50年代出现了核工业航天工业,电子技术逐步渗透到各个领域。军事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整个科学技术的进步,引起了世界新的技术革命;也使军事工业从结构到内容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发展成为几乎包括所有尖端技术及其他高技术的一个知识最密集的工业门类。军事工业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发展。

各个国家军事工业的发展是受其政治和经济制度制约的。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发展军事工业的目的与手段是不同的。超级大国为了争夺世界霸权,都力图在军事上取得优势,展开了激烈的军备竞赛,军事工业的规模有增无已,加剧了世界局势的动荡不安。为了牟取暴利和转嫁经济危机,输出军火已经成为某些大国之间国际贸易竞争的重要方面。80年代初,世界军火贸易额高达440亿美元,其中美苏两国即占70.7%。一些经济发达国家也建立了自己的军事工业体系,而且运用自己某一方面的技术优势,发展了各具特色的武器装备,进入世界军火市场。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没有建立自己的军事工业体系,武器装备主要靠进口,有的则在发展军事工业中受到超级大国的干涉或控制。

社会主义的中国发展国防工业是为了反对扩张与侵略,保卫领土完整和独立安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前,中国仅有一些生产轻武器和弹药的小型工厂。建国以后,国防工业从小到大、从低级到高级、从仿制到自行研制,逐步建立了一个门类比较齐全,具有一定的教学、科研、试制和生产能力的国防工业体系。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一贯反对霸权主义,自己不会也不可能参加军备竞赛。中国根据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情况,合理地安排国防工业所占的比重,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地发展国防工业。在必要与可能的情况下,也引进国外先进的军事技术。同时,本着“军民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国防工业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作用,使国防工业既能为国防现代化服务,又能对国民经济建设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