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嘉庚

图

中国爱国华侨领袖。一生热心兴办文化教育公益事业。清同治十三年九月十二日(1874年10月21日)生于福建同安县集美社。17岁到新加坡,先后曾经营碾米、木材、皮革、肥皂、食品加工等工厂和航运业,其后主要从事橡胶园种植和橡胶制品业。1910年在新加坡参加中国同盟会,募集巨款赞助孙中山革命活动。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后,积极从事抗日救国活动。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在新加坡召开侨民大会,筹款支援祖国。1938年倡立“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简称“南侨总会”),任主席,每年募款达一亿六千多万元,并组织司机和机工3000多人回国为抗战服务。1940年3月亲率“南洋华侨回国慰劳视察团”回国慰劳、考察,并冲破国民党政府种种障碍,到达延安,对抗日根据地干部廉洁奉公、军民团结抗战,热情称颂。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组织“新加坡抗敌动员总会”,动员华侨从各方面积极抗敌。曾屡遭敌人迫害。脱险后,各界人士在重庆举行“陈嘉庚安全庆祝大会”,毛泽东题“华侨旗帜,民族光辉”以褒赠。抗日战争胜利后,创办《南侨日报》,继续进行爱国民主运动。1949年应邀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央华侨事务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归侨联合会主席、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等职。

陈嘉庚毕生致力于兴办教育事业。他认为“教育为立国之本,兴学乃国民天职”。20岁时,就在家乡出资建惕斋学塾。1913年,创办集美两等小学,其后增办、扩充成为包括小学、中学、师范、商业、水产、航海、农林等校、科、 部以及幼儿园、 医院、科学馆、图书馆的集美学校。并成立教育推广部,前后资助福建省20余县、市70多所中小学的办学经费。1921年4月6日创办厦门大学。在新加坡创办道南、华侨等五所华文中小学和水产航海、南侨师范等学校。他所创办的学校,经费比当时公立学校充裕,又不惜重金礼聘名师,这些学校中多数成为中外知名的学校。

陈嘉庚兴学,有远大目光和整体规划。建筑校舍,亲自擘画;教学仪器、生活设备、力求充实。尤其重视选择校长和培养教师。为办好小学,创办集美师范学校;为办好中学和职业学校,厦门大学首先办师范、商学两部。他强调师范学校应招收贫寒子弟立志服务教育者,学生应尊师重傅。他认为学生“知识、思想、能力、品格、实验、体育、园艺、音乐以及其他课外活动,均须注意与正课相辅而行”。他重视国内外的华侨子弟教育,为鼓励华侨子弟回祖国升学,倡办集美华侨补习学校。他重视社会教育,赞助各种群众文教活动,晚年还创办了厦门华侨博物馆,也重视女子教育,率先创办女子小学、女子中学、女子师范多所。

1961年8月12日在北京病逝。著作有《南侨回忆录》、《新中国观感集》。

参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