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深

图

中国话剧和电影导演、剧作家、戏剧理论批评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学名洪达,号伯骏,字潜斋,又称浅哉,曾用笔名庄正平、乐水、肖振声等。他从中国现代话剧和电影草创时期开始,就进行了编剧、导演、表演全面的实践和理论探索,是中国现代话剧的奠基人之一。

生平事迹

洪深是江苏武进(今属常州市)人,生于1894年12月31日,出身于官宦世家,自幼爱好文艺。1912年考入北京清华学校。在校4年虽学的是实科,却热心新剧活动。他能演,能编。最初所编皆幕表戏。1915年写的《卖梨人》及1916年写的《贫民惨剧》,特别在后者的编演中,着意描写贫民生活,初步显示出民主主义思想倾向和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

1916年,洪深赴美国,入俄亥俄州立大学学烧磁工程,但选修了许多文科课程,并继续编戏、演戏。最后他打消实业救国的幻想,1919年考入哈佛大学G.P.贝克教授主办的戏剧训练班,成为中国第一个专习戏剧的留学生。他在这里不仅学会编剧,还懂得了排戏和管理后台的技术,同时也在其他戏剧学校学习包括戏剧营业和管理在内的有关一切。1920年洪深结束学业,到纽约参加职业剧团演出。 翌年3月他与张彭春合写的英文剧《木兰从军》,融合进中国戏曲表现手法,向美国观众介绍了中国传统戏剧的演出形式。

1922年春,洪深怀抱着“做一个易卜生”的决心回到上海。1923年2月,在笑舞台文明戏演员协助下,上演了他回国后的第一部剧作《赵阎王》,自饰主角。9月,经欧阳予倩与汪优游介绍,加入戏剧协社,并任排演主任,正式展开了他建立中国现代话剧的实验活动。

洪深在戏剧协社进行了一系列重大的艺术革新:建立了正规的导演制,实行严格的排练;实现了男女合演,打破文明戏男女不同台的陋习;舞台布景也作了改革,由原来彩画在布片上的平面景,改为用硬片制作的立体布景;灯光解决了昼、夜、明、暗的区分,能按时间,气氛的需要来变换。 这些在当时国内都属首创。1924年4月公演的《少奶奶的扇子》,为革新后第一次完整的艺术实践,将“五四”以来所倡导的欧洲现代话剧具体展现在中国舞台上。

洪深在戏剧协社的实验活动,使得正处于由文明戏向现代话剧过渡的中国话剧完成了其历史性转化,奠定了以后发展的基础。洪深在中国话剧史上的地位,也由此确立。1928年4月在一次南国社的集会上,他提议采用“话剧”一词来统一当时名称上的混乱,并于次年撰写了《从中国的“新戏”说到“话剧”》一文。

1928年冬,洪深加入南国社。这年他撰写了论文《属于一个时代的戏剧》,首次从理论上表明了自己的戏剧观:戏剧是“描写人生的艺术”,“凡一切有价值的戏剧,都是富于时代性的”。他还在《南国社与田汉先生》一文中宣称:做戏剧运动,是要从事那种“能帮助人类生长”的戏剧。

洪深归国不久,受聘复旦大学为外文系教授,并于1926年创办复旦剧社。一生中历任暨南大学、山东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校外文系教授、主任,从事教学工作30年。

洪深自1922年起兼做电影工作,1925~1937年任明星影片公司编导。他写出了中国第一部较完整的电影文学剧本,并引进有声电影技术。

1930年,洪深在上海参加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又以光明剧社名义加入左翼剧团联盟(后改组为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1930年2月22日,他为了抵制美国辱华影片《不怕死》的上映,到上海大光明电影院放映现场发表抗议演说,充分显示出中华民族神圣不可侵犯的尊严,也表现了洪深为祖国、为人民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1932年7月,美国资本家筹组所谓“美国注册”的“中国好莱坞”,妄图独占中国制片业,洪深又发表檄文《美国人为什么要到中国来办电影公司摄中国片》,使其阴谋迅速破产。

1936年夏,连续发生国防戏剧遭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禁演事件,洪深愤然起草发表了《中国文化界为争取演剧自由宣言》,提出严正抗议。1937年“七七”芦沟桥炮声一响,洪深立即以戏剧作武器,投身到抗日洪流之中。“八·一三”后他毅然辞去大学教授职位,组建救亡演剧第二队,奔赴徐州、开封、洛阳、郑州、武汉等地城乡进行救亡宣传,他既是队长,又是编剧、导演和演员。1938年春在武昌一次国民党召开的茶话会上,他当场驳斥汪精卫的悲观亡国言论。同年4月,国民政府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成立,洪深任戏剧科科长。他和田汉一起,在周恩来、郭沫若的领导下,组建了10个抗敌演剧队,1个孩子剧团以及其他团队。年末,参与了长沙大火后的救灾工作。1939年8月,他带领政治部教导剧团,由重庆巡回演出步行至成都,行程一千余里,历时两个半月,途中以四川方言演出新作《包得行》70余场,深受农民欢迎。

1940年秋,洪深任文化工作委员会委员。次年春去广东中山大学任教,假期中为桂林新中国剧社导演《再会吧,香港!》,此剧1942年在桂林上演时,遭国民党当局禁演,他在临场军警监视下登台演说,揭露了反动派的丑恶面目。不久被大学解聘,转赴四川江安国立剧专任教。同年冬去重庆,为中华剧艺社导演《法西斯细菌》。年末,重庆文化界举行集会,纪念洪深50寿辰。以后他陆续导演了《金风剪玉衣》、《祖国在呼唤》等剧。

抗战胜利后,洪深因反对国民党发动内战,积极支持进步学生运动,而不断遭到特务迫害。1947年夏在上海,被复旦大学变相解聘。然后他到上海戏剧专科学校任教。1948年又包a href='//m.wenaishequ.com/baike/221/244487.html' target='_blank' style='color:#136ec2'>黄壤牖Φ较妹糯笱谓獭U饽甓樯钫纷虢夥徘?949年2月抵达北平,5月即赴苏联参加第一届世界和平代表大会,9月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洪深主要从事对外文化联络工作,历任文化部对外文化联络事务局副局长、国务院对外文化联络局局长。1954年被选为中国人民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继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又于1953年被选为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团委员及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理事。

1954年12月,洪深奉派出国与民主德国、匈牙利、波兰签订文化交流协定,因患肺癌,1955年2月返国,8月29日在北京逝世。

艺术成就

洪深一生创作、编译了38部话剧剧本,是中国“五四”以来新文学现实主义主流的一个组成部分。他的作品基本取材于现实生活,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最早的两部习作,充满对劳苦人民的深切同情。在美国留学期间,写了英文剧《为之有实》、《虹》、《回去》、《牛郎织女》等。其中《虹》是对帝国主义列强在巴黎和会上阴谋瓜分中国的抗议。洪深1922年冬所作9幕剧《赵阎王》,是他的成名作。该剧写出了封建军阀混战和帝国主义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戏剧协社时期,3部改译的剧本 《少奶奶的扇子》、《黑蝙蝠》和《第二梦》,内容由素所关注的城乡贫民转向了社会上层。进入30年代后,由于参加进步文化运动,创作思想达到新的境界,诞生了独幕剧《五奎桥》(1930)、3幕剧《香稻米》(1931)和4幕剧《青龙潭》(1936)“农村三部曲”。特别是前两剧,形象地表现了中国农民在贫困线上的挣扎及其自发性斗争。这是洪深的两部代表作,也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优秀的作品。《五奎桥》1933年5月20日由复旦剧社首演,朱端钧导演,洪深饰李全生,袁牧之饰周乡绅。国防戏剧运动时期,洪深创作了《钨》,又参与集休创作了《走私》和《咸鱼主义》(皆由洪深执笔)、《汉奸的子孙》、《洋白糖》、《我们的故乡》等一系列剧本。其中广播剧《开船锣》,是我国最早的广播剧之一。抗战时期是洪深最多产的年代,初期他接连写出了《飞将军》和《米》两剧。《飞将军》切中时弊,广为演出。1939年写的4幕剧《包得行》,是洪深抗战时期的重要作品。它在揭露国民党统治区抽壮丁营私舞弊丑恶现象的同时,也鼓舞了人民的抗战信心。此后的剧作题材继续扩大,有声讨汉奸汪精卫的《樱花晚宴》、反映沦陷区上海金融界与敌伪作斗争的《黄白丹青》、写妇女问题的《女人女人》等。抗战胜利后,洪深以他敏锐的洞察力,迅速写出3幕剧《鸡鸣早看天》,揭开了掩盖在胜利背后的国统区没有民主、没有自由的黑暗现实以及汉奸混入后方等泥沙俱下的混乱社会状况,提醒人们保持清醒头脑。该剧标志着洪深在创作上又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洪深最后一部剧本《这就是“美国的生活方式”》,揭露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本性,是1950年为配合抗美援朝运动而作。

洪深在话剧实践的同时开始了理论启蒙,著有大量理论批评著作,介绍西方话剧知识。他写出了《电影戏剧表演术》(1934)、《电影戏剧的编剧方法》(1935)、《戏剧导演的初步知识》(1943)、《戏的念词与诗的朗诵》(1943)等专著,开拓了中国话剧的理论园地。他著的《中国新文学大系·戏剧集·导言》(即《现代戏剧导论》,1935)与《抗战十年来中国的戏剧运动与教育》(1947),是最早运用新的观点研究中国现代戏剧历史的成果。此外,他还先后主编或与他人合编了《一周间》、《光明》、《抗战戏剧》、《戏剧时代》、《大公报·戏剧与电影》等报刊。

洪深更主要的成就是在舞台艺术方面。30年间,他先后导演了《少奶奶的扇子》、《李秀成之死》、《法西斯细菌》、《春寒》、《草莽英雄》、《鸡鸣早看天》、《四十年愿望》等大小剧目约40个。 1947年为演剧9队导演的《丽人行》(田汉编剧)是其代表作。洪深重视戏剧的社会效果与观众,他认为导演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观众,这是他导演构思的出发点。他以高度的修养理解作家作品,从而能对不同剧本采用不同的创作方法,并扬其所长,补其不足。在具体实践中,他以演员表演为中心环节,并调动舞台美术手段进行配合,来求得演出的完整性。洪深是深谙表演艺术的导演,对演员善于用多种方法进行启发诱导。他的导演手法多样,富于创造性,如《丽人行》用场与场之间的报告员,来帮助观众理解剧情,用风格化布景和灯光切割表演区,解决了场景多的问题,这些都是对话剧传统形式的大胆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