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钱草

概况

异名:活血丹(《植物名实图考》、江西、云南),钹耳草、佛耳草(《纲目拾遗》引《百草镜》),金钱草(《纲目拾遗》、浙江),遍地金钱(《纲目拾遗》)。

基源:为唇形科活血丹属部分种类的干燥地上部分。活血丹属全世界约8种,广布于欧亚大陆温带地区;中国有5种,多数种类供药用。

原植物:正品连钱草一般指活血丹Glechoma longituba(Nakai)Kupr.(G.headeracea L.var.longituba Nakai;Nepeta glechoma Benth.),又名大叶金钱草(浙江、江西),破铜钱(陕西、湖北),铜钱草(上海、浙江至湖北),透骨草(陕西、江西),透骨消(华北至陕西、广西、贵州、云南)。其它4种在部分地区也作连钱草药用:日本活血丹G.grandis(A.Gray)Kupr.[Nepeta glechorna Benth.var.grandis A.Gray;Glechoma hederacea L.var.grandis(A.Gray)Kudo;Nepeta glechoma Benth.var.grandiflora auct.non Fnes],又名金钱薄荷,白花仔草《台湾青草药》在台湾地区作连钱草入药。白透骨消Glechoma biondiana(Diels)C.Y.Wu et C.Chen[Drococephalum biondiana Diels;Meehaniopsis biondiana(Diels)Kudo],,又名长管活血丹,陕西将本种与连钱草混用。欧活血丹Glechoma hederacea L.(Nepeta glechoma Benth.),又名欧连钱草,中国新疆地区作连钱草药用。大花活血丹Glechoma sinograndis C.Y.Wu,又名大筋草、透骨消(云南)。云南民间用全草配方治小儿支气管炎。

历史:《植物名实图考》载:“活血丹产九江、饶州、园圃、阶角、墙阴下皆有之。春时极繁,高六、七寸,绿茎柔弱,对节生叶。叶似葵菜初生小叶,细齿深纹,柄长而柔。开淡红花,微似丹参花,如蛾下垂。取茎、叶、根煎饮,治吐血、下血有验。入夏后即枯,不易寻矣。”《纲目拾遗》收载金钱草谓:“其叶对生,圆如钱,……十二月发苗,蔓生满地,开淡紫花,间一二寸,则生二节,节节地生根,叶四周有小缺痕,皱面……纲目有积雪草即此。”综上所述应为本种。

形态:多年生草本,具匍匐茎,上升,逐节生根。茎高10~30cm,四棱形,基部通常呈淡紫红色。叶草质,叶片心形或近肾形,长1.8~2.6cm,宽2~3cm,基部心形,边缘具圆齿或粗锯齿状圆齿,叶柄长为叶片的1~2倍。轮伞花序通常2花;苞片及小苞片线形,长达4mm;花萼管状,长9~11mm,萼齿较长,卵状三角形,长为花萼全长的1/3或2/5,花冠淡蓝、蓝至紫色,下唇具深色斑点,冠筒两型,长筒者长1.7~2.2cm,短筒者通常藏于花萼内,长1~1.4cm,冠檐二唇形,上唇2裂,裂片近肾形,下唇斜展,3裂,中裂片肾形,较上唇片大1~2倍;雄蕊4,内藏,后对着生于上唇下,较长,前对着生于两侧裂片下方花冠筒中部,较短。成熟小坚果深褐色,长圆状卵形,长约1.5mm,宽约1mm,顶端圆,基部三棱形,果脐不明显。花期4~5月,果期5~6月。(图见《中国植物志》.第65卷.第2分册.图版61)

生境与分布:生于海拔50~2000m林缘疏林下,草地中,溪边等阴湿处。除青海、甘肃、新疆及西藏外,中国各地均产。原苏联远东地区及朝鲜也有分布。

日本活血丹与活血丹不同之处为叶片通常长约2cm,宽约3cm,叶肾形或心状肾形,边缘具圆齿,齿浅而圆,下部茎叶的叶柄长为叶片的3倍以上。花萼长1cm以上,萼齿卵形;花冠筒上部膨大成漏斗状。花期4~5月,果期6月。(图见《台湾青草药》.第2册.图74)生于路旁、屋边阴湿处。分布于江苏、台湾、日本也有分布。

白透骨消与上述两种不同之处为全株被长柔毛及倒向短柔毛。叶心状卵形,边缘具粗齿,齿深而尖,下部茎叶的叶柄长为叶片的2~3倍。萼齿狭三角形,顶端具长芒状细尖;花冠筒细长,钟状。花期4~5月,果期5~6月。(图见《中国植物志》.第65卷第2分册.图版62)生于海拔1000~1700m的溪边、林缘阴湿肥沃土上。分布于陕西南部,湖北西部。

其它尚有欧活血丹,叶通常无毛。花萼长7mm以下,萼齿短,卵形,长为花萼全长的1/4或1/5;花冠长为花萼的1倍或1倍以下。花期5月。(图见《中国植物志》.第65卷.第2分册.图版61)生于山谷草地上。分布于新疆(巩留)。北欧、西欧、中欧各国,以及原苏联也有分布。大花活血丹叶肾形或心状肾形,长约3cm,宽4~4.5cm,边缘具圆齿,齿浅而圆,下部茎叶的叶柄长为叶片的3倍以上。花萼长1cm,萼齿三角状披针形,顶端成芒状细尖;花冠筒上部膨大成漏斗状。花期4~5月,果期6月。(图见《中国植物志》.第65卷.第2分册.图版63)生于海拔2000~2900m的沟边杂木林中阴湿处。分布于云南西部、西北部及东北部。

采集:连钱草4~5月采收,晒干。药材产于江苏、广东、四川、广西。

鉴别

性状:连钱草干燥全草多皱缩成团,茎细长,方形,常扭曲,具纵棱线,灰绿色或微带紫色,有短毛,断面中空。叶多卷缩,肾形或心形,边缘具圆钝齿,灰绿色,质脆易碎。叶柄多扭曲。花、果偶见。气微香,味辛凉。

化学性质

连钱草(Glechoma longituba)含l-蒎茨酮(lPinocamphone),l-薄荷酮(lMenthone)l-胡薄荷酮(lPulegone)、l-蒎烯、β-蒎烯、柠檬烯,对-聚伞花素、异薄荷酮(lsomenthone)、异蒎茨酮(Isopinocamphone)、芳樟醇、薄荷醇(Menthol),α-松油醇(α-松油醇)、乌苏酸(Ursolic acid)、β-谷甾醇、棕榈酸、琥珀酸(Succinic acid)。多种氨基酸、鞣质、苦味质、胆碱(Choline)、硝酸钾[1,2]。地下部分含水苏糖(Stachyose)[3]。全草含植醇(Phytol)和植物甾醇(Phytosterol)[4]

参考文献

[1] 药学杂志(日) 1966;86(12):1162。
[2] 中药研究文献摘要.1820-1961.科学出版社,1963:392。
[3] CA 1951;45:8599c。
[4] 新华本草纲要.第1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437。

药理

①利尿作用 欧活血丹煎剂20g/kg ig,测定大鼠6h内尿量,表明有利尿作用,酊荆无效,煎剂10g/kg ig,对麻醉兔也有利尿作用[1]。 ②抗菌作用 欧活血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绿脓杆菌均有抑制作用[2]

毒性:欧活血丹每日20g/kg ig给于大鼠,连续6d无死亡,犬1次ig100g以上对血压无明显影响,仅呼吸加深加快[2]

参考文献

[1] 武汉医药杂志 1964;1(5):392。
[2] 中药药理与应用.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698。

药性

性味:苦、微酸,凉。 ①《纲目拾遗》:“微甘,微寒。” ②《岭南采药录》:“涩、香,平。” ③《现代实用中药》:“苦,寒。” ④《中药大辞典》:“苦、辛,凉。” ⑤《全国中草药汇编》:“苦、酸,凉。” ⑥《中草药学》:“微甘,寒。”

功效:清热解毒,利尿排石,镇咳,活血散瘀。

主治:肝炎,胆结石,胆囊炎,泌尿系统结石,水肿,肺痈,咳嗽,吐血,淋浊,带下,风湿痹痛,小儿疳积,惊痫,痈肿,疮癣,湿疹。 ①《百草镜》:“治跌打损伤,疟疾,产后惊风,肚痛,便毒,痔漏;擦鹅掌风;汁漱牙疼。” ②王安卿《采药志》:“发散头风风邪。治脑漏,白浊热淋,玉茎肿痛,捣汁冲酒吃。” ③《纲目拾遗》:“去风散毒。煎汤洗一切疮疥。” ④《本草求原》:“祛风湿,止骨痛。浸酒舒筋活络,止跌打闪伤(痛),取汁调酒更效。” ⑤《植物名实图考》:“治吐血,下血。” ⑥《中国植物图鉴》:“可作强壮剂。治慢性肺炎。” ⑦《现代实用中药》:“解热,镇咳,止渴,止血,利尿,治小儿痫热,疳病,瘰疬;研汁点暴赤眼;以盐揉贴肿毒并风癣。” ⑧《安徽药材》:“治膀胱结石。” ⑨《民间常用草药汇编》:“鲜草捣汁外敷撑耳寒(腮腺炎)。” ⑩《陆川本草》:“消肿止痛,破积。治妇人小腹痛。” ⑾《贵州民间草药》:“治红崩带下,肺结核。” ⑿《浙江民间草药》:“治高血压。” ⒀《四川中药志》:“治风湿麻木,筋骨疼痛,黄疸,肺痈。” ⒁《中药大辞典》:“清热,利尿,镇咳,消肿,解毒。治黄疸,水肿,膀胱结石,疟疾,肺痈,咳嗽,吐血,淋浊,带下,风湿痹痛,小儿疳积,惊痫,痈肿,疮癣,湿疹。” ⒂《中草药学》:“利尿,化湿,清热解毒。治尿路感染,尿路结石,胆道疾患,黄疸型传染性肝炎,急性、亚急性肝坏死,跌打损伤,过敏性皮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鲜品30~60g);或浸酒、捣汁。外用:捣敷或绞汁涂。

使用注意:《福建民间草药》:“凡阴疽诸毒、脾虚泄泻者、忌捣汁生服。”

临床应用

配伍应用:①配海金沙、萆薢、萹蓄、车前草,治泌尿系结石。 ②配茵陈、柴胡,治湿热黄疸。 ③配茵陈、大黄、虎杖根,治胆囊炎。 ④配马齿苋、枳壳,治痢疾 ⑤配甘草、菊花,治铅中毒。 ⑥配夏枯草、忍冬藤、蒲公英、贯仲,治汞中毒。 ⑦配鱼脑石、石韦、车前草,治肾结石。 ⑧配海金沙、滑石、车前草,治输尿管结石。 ⑨配茵陈、紫金牛、虎杖,治黄疸型肝炎。

方选和验方: ①利湿排石汤(《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治输尿管结石:金钱草30g,萆薢、海金沙各15g,琥珀(冲服)1.5g,石韦、冬葵子、萹蓄、瞿麦、车前子、滑石各9g,甘草6g。水煎服。 ②胆道排石汤(《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治胆石症,适宜于胆总管结石直径小于1cm者,以及肝管结石,胆道残余结石:金钱草30g,茵陈、郁金各15g,枳壳、木香各9g,生大黄6~9g,水煎服。 ③二金排石汤(《中医百症用药配伍指南》)治尿道结石:金钱草、海金沙、王不留行各30g,石韦、滑石、车前子各15g,川牛膝12g,木香、槟榔、甘草各9g。水煎服。每日1剂。 ④《上海常用中草药》:“治肾炎水肿:金钱草、萹蓄各30g,荠菜花15g,水煎服。” ⑤《浙江民间草药》:“治黄疸,臌胀:金钱草21~24g,白茅根、车前草各12~15g,荷包草15g。水煎服。” ⑥《浙江民间草药》:“治膀胱结石:金钱草,龙须草、车前草各15g,水煎服。” ⑦《贵阳民间草药》:“治白带:金钱草15g,杜仲9g,木通5g。水煎加白糖服。” ⑧《贵阳民间草药》:“治月经不调,小腹作胀:金钱草、对叶莲各9g,大叶艾6g。泡酒服。” ⑨《全国中草药汇编》:“治急性肾炎:连钱草、地菍、海金沙藤、马兰各30g。每日1荆,2次水煎服。” ⑩吉林中医药 1988;(1):“治急性胆囊炎:金钱草24g,柴胡、黄芩各15g,茵陈、白芍各20g,大黄、郁金、枳实、槟榔各12g,半夏、栀子各9g。水煎服。” ⑾吉林中医药 1988;(1):“治胆石症:金钱草30g,柴胡、黄芩、芍药、炒枳实各10g,法半夏、生大黄(后下)各6g,鸡内金、香附、广郁金、川楝子、延胡索各10g。水煎服。” ⑿中医杂志 1980;(11):“治慢性迁延型肝炎:金钱草、车前子、泽泻、薏苡仁,山楂、草河车、何首乌、当归各12g,草决明、丹参、白花蛇舌草、丹皮、桃仁、大黄炭各10g,桑枝30g。共水煎,早晚各服1次。” ⒀江西中医药 1960;(5):“治铅中毒:金钱草241g,甘草105g,菊花90g。加水1400ml,煎成700ml,每次服50ml,每日服2次,7天为1疗程。停服2天,再进行第2疗程。” ⒁江苏中医杂志 1981;(2):“治汞中毒:金钱草、忍冬藤、夏枯草、蒲公英各150g,谷精草、乳香、花椒、猪苓、贯仲、甘草各90g,黄连45g。白糖适量,水煎,制成1000ml糖浆,每次服50ml,每日早晚各服1次,10天1疗程。” ⒂江苏中医杂志 1981;(6):“治胆囊炎:金钱草、龙胆草、苦参、大黄、郁金各120g,猪苦胆10只。将5味中药研成细末,以猪胆汁泛丸,每次服9~12g,日服3次,饭前服。服完上述1剂为1疗程。服药期间忌脂肪、辛辣、生冷、酸味。” ⒃浙江中医杂志 1983;(9):“治肝脓肿:金钱草50g,合欢皮15g。每日1剂:水煎,食前服。” ⒄中成药研究 1985;(5):“治胆道残余结石:金钱草、玉米须、白花蛇舌草各30g,虎杖9g,枳壳、郁金各12g,鸡内金、木香各24g,生大黄(后下)6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3个月为1疗程。妇女在经期时停服。”

单方应用:①《质问本草》:“治疟疾:在疟发前用金钱草七叶为丸,塞于鼻中。” ②《祝穆试效方》:“治白虎丹:金钱草、车前草,捣烂取汁,加白酒少许,搽患处。” ③《救生苦海》:“治疮疥:金钱草加盐少许,搓热频擦,全化,然后洗浴,若用煎水洗,反不见效。” ④《江苏省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资料选编》:“治湿疹、脓疱疮、稻田皮炎:鲜金钱草、野菊花各250g,加水煮沸,乘热反复擦洗患处(有脓疱者先挑破之),再用痱子粉或牙粉撒布,每日1次。如3次见效不明显,可加木槿皮或叶250g,同煎洗。” ⑤《上海常用中草药》:“治疮疖、皮肤外伤青肿、腮腺炎、金钱草捣烂外敷。” ⑥《单方验方调查资料选编》:“治疟疾:金钱草45~90g,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连服3天。” ⑦《福建民间草药》:“治伤风咳嗽:金钱草15~24g(干品9~15g),加冰糖15g,水煎服。” ⑧《浙江民间草药》:“治蛇咬伤:鲜金钱草适量煎服,并捣烂外敷。” ⑨《河北新医大学烫伤资料》:“治烧伤:鲜金钱草60g,用厚纸包2~3层,水中浸湿后置旺火中烤20~30分钟,去纸,乘热将药绞汁,盛于杯中,涂搽疮面,每日数次,以保持疮面湿润为度。伤重者,药汁中加入少量冰片或麝香。治疗时疮面要暴露,不能覆盖,也不要和其他药物混合施治。”

食疗:①《贵阳民间药草》:“治胎咳、子肿:金钱草、尖惊药、大苋菜、花蝴蝶各9~15g,炖肉或炖鸡吃。” ②《上海常用中草药》:“治小儿疳积:金钱草9g,加动物肝脏适量,炖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