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吐药

防止或减轻恶心和呕吐的药物。

种类

常用以下几类:

噻嗪类药物

止吐作用为抑制化学受体激发区(位于第四脑室底部,接近迷走神经背核,其细胞上有多巴胺受体),包括吐来抗以及吩噻嗪类抗精神失常药,如氯丙嗪、异丙嗪、奋乃静、三氟拉嗪等。

抗组胺药

为组胺H1受体阻断药。止吐机理为降低前庭神经核对前庭神经传入刺激的兴奋性。包括敏克静、安其敏、苯海拉明、茶苯海拉明(宁晕宁、晕海宁,为苯海拉明和氨茶碱的复合物)等。

抗胆碱能药

止吐作用可能与抑制大脑皮质或迷路中的椭圆囊斑和球囊斑有关。包括东莨菪碱等。

其他

如甲氧氯普胺(胃复安、灭吐灵)、多潘立酮(吗丁啉)、舒必利(止呕灵)、氯丁醇(三氯叔丁醇)、维生素B6等。甲氧氯普胺和多潘立酮系通过阻断化学受体激发区和外周的多巴胺受体起作用;舒必利是一个具有大脑皮质-下丘脑作用的强力止吐药和抗精神抑制药;氯丁醇具有催眠和镇静作用,局部应用有麻痹感觉神经末梢的作用;维生素B6的止吐机理未明。

临床应用

呕吐和咳嗽一样,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机制,可以防止胃过度扩张和排出胃道内的刺激性物质,在病因未去除前不宜断然使其中止。但是,利用止吐药进行对症治疗有时也有必要,这是因为:

(1)呕吐的原因很多,在这些病因中有的一时不易去除,如尿毒症;有的也不宜去除,如妊娠。

(2)剧烈而持久的呕吐可导致胃酸的丢失、碱中毒和脱水。即便如此,呕吐的治疗首先要积极治疗病因,不可过分依赖止吐药。

治疗运动病,东莨菪碱效果虽好,但因副作用大(如口干、倦睡、视力模糊、心动过速等),出现了一些新的抗运动病药物后,已少应用。可选用抗组胺药,如敏克静、异丙嗪、苯海拉明、乘晕宁等。也可选用氯丁醇、爱茂尔、甲氧氯普胺和舒必利。噻嗪类药物一般来说对各种原因的呕吐均有止吐作用,但对运动病无效,只有吐来抗例外。其他一切原因引起的呕吐,如手术后、放射治疗、尿毒症、癌瘤和妊娠等,可选用吩噻嗪类药物(如氯丙嗪和三氟拉嗪)、甲氧氯普胺、舒必利、氯丁醇和爱茂尔。妊娠呕吐尚可选用乘晕宁、维生素B6等。

敏克静对妊娠呕吐有效,但因在大鼠可致胚胎畸形,虽在人类未能证实与胎儿异常有关,最好在妊娠3个月内不用此药。

甲氧氯普胺可引起催乳素释放,导致乳溢。催乳激素可以促进乳腺组织生长,因此它不宜用于乳腺癌病人进行抗肿瘤治疗时的呕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