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

将用于治疗、抢救和营养的液体输入体内的医疗措施。输入途径有静脉滴入和皮下滴入。静脉滴入包括静脉注射点滴、静脉切开点滴和静脉穿刺置入并保留导管点滴。静脉注射点滴的常用部位是肘部和腕部静脉和踝部大隐静脉,小儿常用头皮静脉及手或足背浅静脉。静脉切开术通常是切开踝部大隐静脉。静脉穿刺留置导管输液常用锁骨下静脉,或由大隐静脉根部置入导管到髂静脉再行点滴。皮下点滴常在大腿前侧或外侧进行,输入量一般不宜超过1000ml,而且宜用半等渗液如2.5%葡萄糖。此法不常应用,仅适用于静脉输液无法时。补液的原则是尽可能从胃肠道补充。胃肠外补液,如静脉输液虽能快速补充液体和电解质,纠正血容量不足和迅速给药,补充高营养,但也有导致发热反应、心力衰竭和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的可能。

输液适用下列情况:

(1)纠正水和电解质失调。如频繁呕吐、大量腹泻、出汗过度(如中暑)等所致的脱水、酸中毒,因胃十二指肠引流、消化道瘘、糖尿病和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所致的脱水、酸中毒。

(2)严重感染需静脉给抗生素,需静脉给升压药和抗心力衰竭药时。

(3)补充急性血容量不足,如失血性休克,面积大的烧伤等。

(4)补充高营养。如重病消耗、营养不良、肠梗阻、长期昏迷的病人。

(5)各种中毒时需促进体内有毒物质排除,如农药和杀虫剂中毒、巴比妥等安眠药中毒、其他药物中毒、毒蕈中毒、河豚中毒、毒蛇咬伤中毒等。

输液时应根据丢失液体的量和性质,结合正常生理丢失量补充水分,并应注意补充电解质,如钠盐和钾盐,务使体内保持水及电解质平衡。纠正营养不良时可输入水解蛋白和复合氨基酸等。

输液反应有:

(1)发热反应。输液中出现寒战、高热,此时应停止输液。高热时可做物理或药物降温。肌肉注射异丙嗪、苯海拉明。必要时可在皮下注入1/1000肾上腺素0.1~0.3ml或静脉输入2~3滴肾上腺素。

(2)心力衰竭、肺水肿。病人出现呼吸困难、紫绀、肺部听到湿性啰音,口鼻咳出白沫痰。应立即停止输液,正压给氧,吸入抗泡沫药如酒精,纠正心力衰竭等。

参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