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虫剂

主要用于防治农业害虫的一类农药,部分也可用于卫生防疫以及畜牧业和工业原料、 产品等的害虫防治。使用历史长,用量大,品种多,防治效果显著。

分类

杀虫剂品种有 3种分类方法。按作用方式可分为:

(1)胃毒剂,经虫口进入消化系统起毒杀作用,如敌百虫等;

(2)触杀剂,与表皮或附器接触后渗入虫体,或腐蚀虫体蜡质层,或堵塞气门而杀死害虫,如拟除虫菊酯、矿油乳剂等;

(3)熏蒸剂,利用有毒的气体、液体或固体的挥发而产生蒸气毒杀害虫或病菌,如溴甲烷等;

(4)内吸杀虫剂,被植物种子、根、茎、叶吸收并输导至全株,在一定时期内,以原体或其活化代谢物形成随害虫取食植物组织或吸吮植物汁液而进入虫体,起毒杀作用,如乐果等。按毒理作用可分为:

(1)神经毒剂,作用于害虫的神经系统,如滴滴涕、对硫磷、呋喃丹、除虫菊酯等;

(2)呼吸毒剂,抑制害虫的呼吸酶,如氰氢酸等;

(3)物理性毒剂,如矿物油剂可堵塞害虫气门,惰性粉可磨破害虫表皮,使害虫致死;

(4)特异性杀虫剂,引起害虫生理上的反常反应,如使害虫离作物远去的驱避剂,以性诱或饵诱诱集害虫的诱致剂,使害虫味觉受抑制不再取食以致饥饿而死的拒食剂,作用于成虫生殖机能使雌雄之一不育或两性皆不育的不育剂,影响害虫生长、变态、生殖的昆虫生长调节剂等。按来源可分为:

(1)无机和矿物杀虫剂,如砷酸铅、砷酸钙、氟硅酸钠、矿油乳剂等;

(2)植物性杀虫剂,如除虫菊、鱼藤、烟草等;

(3)有机合成杀虫剂,如有机氯类的滴滴涕、六六六等,有机磷类的对硫磷、敌百虫、乐果等,氨基甲酸酯类的西维因、呋喃丹等,拟除虫菊酯类的氰戊菊酯、溴氰菊酯等,有机氮类的杀虫脒、杀虫双等;

(4)昆虫激素类杀虫剂,如多种保幼激素、性外激素类似物等。

主要品种

有机氯杀虫剂

主要品种有滴滴涕、六六六、环戊二烯类的氯丹、七氯、艾氏剂、狄氏剂、硫丹和毒杀芬等。滴滴涕和六六六曾是产量大、应用广的两个农药品种,在农业生产和卫生防疫上也曾起过重要的作用,但因化学性质稳定,易在生物体内蓄积,而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为许多国家所禁用或限用。现仅一些国家生产少量林丹(高丙体六六六)用于拌种。环戊二烯类的氯丹、七氯、艾氏剂、狄氏剂等因毒性高,易为皮肤吸收和在动物脂肪中蓄积,对鸟类、鱼类毒性大,目前许多国家也停止使用。硫丹和毒杀芬则因毒性较低不在动物脂肪中蓄积,仍有少量生产和使用。

有机磷杀虫剂

品种达400种以上,产量居杀虫剂第一位。主要可分为下列几类:

(1)膦酸酯和硫代膦酸酯类,如敌百虫、苯硫磷、苯腈磷等;

(2)磷酸酯类,如敌敌畏、二溴磷、磷胺、久效磷、百治磷、毒虫畏等;

(3)硫代磷酸酯类,如对硫磷、甲基对硫磷、杀螟松、倍硫磷、内吸磷、 甲基内吸磷毒死蜱、乙嘧磷、 二嗪农、辛硫磷、喹硫磷、虫螨磷、三唑磷、双硫磷等;

(4)二硫代磷酸酯类,如乐果、氧乐果、马拉硫磷、甲拌磷、乙拌磷、杀扑磷、灭蚜松、稻丰散、伏杀磷、乙硫磷等;

(5)磷酰胺和硫代磷酰胺类,如甲胺磷、乙酰甲胺磷、甲基硫环磷、棉安磷等。

有机磷杀虫剂的效能,仅次于拟除虫菊酯的高效农药,而高于有机氯、高于或等于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在环境和动、植物体内易降解,无生物富集现象。有机磷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变化无穷,生物活性多种多样,可适应多方面的需要。其特点为:有些品种具有高度广谱性,如对硫磷、敌百虫、马拉硫磷等,对多种不同种类害虫均有效;有些品种则具有高度选择性,如灭蚜松对多种作物上的多种蚜虫特效,而对其他昆虫几乎无效。有些品种残效期短,施药后数小时或2~3天就分解失效,如敌敌畏、辛硫磷等,适用于蔬菜、茶及果树害虫的防治;也有些品种持效期长达1~2个月以上,如内吸磷、灭蚜松、甲拌磷等,适用于棉麻及未结果的果树害虫的防治。有些品种不仅杀虫,并兼有杀螨、杀线虫作用,如磷胺、对硫磷、乐果、 虫螨磷、 毒死蜱等。有些品种是内吸剂,如乐果、甲拌磷、 久效磷、磷胺、 胺吸磷、灭蚜松等,施用方法多种多样,对害虫天敌伤害较少。有些品种急性毒性很高,如甲拌磷、对氧磷、特普等;也有些品种急性毒性极低,如马拉硫磷、灭蚜松等。有机磷药剂还具有慢性毒性,尤其是迟发性神经中毒作用。

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

现有品种数十个,产量居第二位,可分为3大类:

(1)芳基氨基甲酸酯,品种有西维因、速灭威、叶蝉散、混灭威、仲丁威、残杀威、害扑威等,对高等动物毒性较低,主要用于防治稻田飞虱、叶蝉。

(2)杂环基氨基甲酸酯,品种有呋喃丹、猛扑因、吡唑兰、异索威等。多属中等毒性,仅呋喃丹剧毒。呋喃丹是内吸杀虫、杀线虫剂,药效突出,持效期长达40~50天。

(3)肟基氨基甲酸酯,品种有涕灭威、灭多威等,皆为剧毒,是广谱性内吸杀虫、杀螨、杀线虫剂,药效甚高,持效期长。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

可分为易光解的和光稳定的两类。易光解的品种有丙烯菊酯 、胺菊酯、苄呋菊酯、生物苄呋菊酯等,在空气和光中分解迅速,只能用于家庭、公共卫生、畜舍和仓贮等场所的害虫防治。光稳定的品种有二氯苯醚菊酯、氰戊酸酯、溴氰菊酯、氟氰菊酯、 氯氰菊酯、 百树菊酯等,在空气和光中的稳定性远超过天然除虫菊素。持效期较长,能用于田间农业害虫的防治,故也称农用拟除虫菊酯或第二代拟除虫菊酯。这类药剂的杀虫谱广,对鳞翅目、双翅目害虫和蚜虫有高效。除溴氰菊酯外,大多数品种对人畜的毒性均较低,在农产品中残留少,在自然界易降解,不污染环境。对害虫有强烈的触杀作用,但不内吸,喷药必须均匀周到。多数品种对鱼类、蛙类、蜜蜂的毒性较高。

沙蚕毒素类杀虫剂

主要品种有杀螟丹、杀虫环和杀虫双。 害虫取食后,在虫体内活化代谢成沙蚕毒素。对高等动物急性、亚急性毒性都低,未发现有慢性毒性问题,在环境中极易降解,对水生生物安全,对稻田天敌杀伤作用小,是一类高效安全的药剂。主要用于水稻,也用于玉米、甜菜、果树、蔬菜等作物上多种鳞翅目害虫的防治。

植物性杀虫剂

全世界约有1000多种植物对昆虫具有或多或少的毒力。广泛应用的有烟草、鱼藤、除虫菊等少数几种。其他大多由于产量较少或药效较低,只在其原产地就近应用。烟草的主要有效成分是烟碱,全株各部位均有一定含量,以叶中最多,茎中最少,越老熟的烟草叶中含烟碱越多。用水浸出后可用作喷雾或将烟草粉碎后直接喷粉使用。此外还有用卷烟厂下脚料提取制备的商品硫酸烟碱。鱼藤的主要成分是鱼藤酮,在有些豆科植物中常有微量存在,制剂有鱼藤精和鱼藤粉。除虫菊所含的杀虫物质存在于花中。共有除虫菊素Ⅰ、除虫菊素Ⅱ、瓜叶除虫菊素Ⅰ、瓜叶除虫菊素Ⅱ、茉酮除虫菊素Ⅰ和茉酮除虫菊素Ⅱ6种,统称为天然除虫菊素。干花中含量一般在1%左右。此外,一些植物里还含有类似保幼激素、早熟素、蜕皮激素活性物质,如印楝树所含的印楝素对害虫有很强的拒食及调节昆虫生长的作用,中国从喜树的根皮、树皮或果实中分离的喜树碱和从三尖杉分离的三尖杉酯碱,对马尾松毛虫有很强的不育作用。

无机及矿物性杀虫剂

包括砷酸铅、砷酸钙、氟蛙酸钠和矿油(石油和煤焦油)乳剂。这类杀虫剂一般药效较低,对作物易引起药害,而砷剂对人毒性大。因此自有机合成杀虫剂大量使用以来,大部分已被淘汰。

作用机理

少数传统药剂,如矿油乳剂等主要在体表起物理性杀虫作用,而绝大多数有机合成杀虫剂都进入害虫体内,在一定部位干扰或破坏其正常生理、生化反应。进入害虫体内的途径,有的是随取食通过口器进入消化道、渗入血液中,有的是通过表皮,也有的是通过气孔、气管。进入体内的药剂与害虫体内的各种酶系发生生化反应,一些反应使药剂降解失去毒力,但也有些药剂被活化使毒力增强,未被降解(或活化后的化合物)的药剂因不同的作用机理而在一定部位发挥毒杀作用:一是作用于神经系统,如滴滴涕和拟除虫菊酯可作用于轴突部位,影响神经膜对Na+和K+的通透性,干扰神经冲动的传导;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主要作用于突触部位的神经冲动传导,分别与突触部位的乙酰胆碱酯酶作用,形成磷酰化胆碱酯酶或氨基甲酰化胆碱酯酶,使其失去水解乙酰胆碱的功能,造成突触部位大量乙酰胆碱积累,正常神经冲动传导受阻致死;烟碱和沙蚕毒素类杀虫剂,作用于突触后膜乙酰胆碱受体上的神经冲动传导,使乙酰胆碱不能与受体结合,冲动传递中断。二是作用于细胞内呼吸代谢过程,如鱼藤酮使线粒体中的呼吸链被切断,间接影响到体内各种生化反应需求的腺苷三磷酸(ATP)的产生;氰氢酸抑制细胞色素C氧化酶;杀螟松、甲基对硫磷抑制蜚蠊肌肉线粒体的氧化磷酸化作用等。

害虫由于连年多次反复使用单一杀虫剂,可使原来较敏感的种群产生程度不同的抗药性。抗药性产生的生理生化机理与作用机理和体内代谢酶系有密切关系。例如酯酶活性的增强可使一些有机磷杀虫剂降解加快,乙酰胆碱酯酶敏感性降低都可最终导致害虫的抗药性增加。

趋势

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杀虫剂仍将在综合防治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拟除虫菊酯、沙蚕毒素类和抗几丁质合成药剂的广泛应用,大大减少了杀虫剂可能带来的副作用。昆虫激素、印楝素、大胡蜂素衍生物等的研究也已取得较大进展。从生态学的观点出发,进一步开发利用天然杀虫物质和开展仿生合成的研究,将使新型杀虫剂不断出现。

参考书目
  1. 龚坤元等:《杀虫药剂与昆虫毒理学进展(2)》,科学出版社,北京,1983。

参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