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不附体

魂不附体,附:依附。灵魂离开了身体。形容极端惊恐或在某种事物诱惑下失去常态。

魂不附体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hún bù fù tǐ
成语注音
ㄏㄨㄣˊ ㄅㄨˋ ㄈㄨˋ ㄊㄧˇ
成语正音
附,不能读作『fǔ』。
成语简拼
HBFT
感情色彩
贬义成语
成语结构
主谓式成语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
魂不坿軆
成语辨形
魂,不能写作『魄』。
成语谜语
落魄
成语英文
be scared out of wits
成语日文
びっくり仰天(ぎょうてん)する,肝(きも)をっぶす
成语法文
mort de frayeur
成语德文
vor Schreck auβer sich sein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附:依附。灵魂离开了身体。形容极端惊恐或在某种事物诱惑下失去常态。

成语释义

魂魄脱离肉体。语本《南史·卷三二·徐嗣伯列传》。後用『魂不附体』形容惊吓过度而心不能自主。△『魂飞魄散』

成语辨析

一、[同]『魂不附体』及『魂飞魄散』都有受到极度刺激的意思。[异]『魂不附体』侧重於心智失常的状态;『魂飞魄散』侧重於有如死亡的感觉。二、魂不附体和『魂飞魄散』;都有『魂魄离体』的意思;都常形容惊恐万状。不同在于:①魂不附体可用来强调不能自主;『魂飞魄散』可用来强调不知如何是好。②魂不附体还能形容受到极大刺激;神经、行动失常;『魂飞魄散』不能。

成语用法

一、[义]形容惊吓过度而心不能自主。[类]用在『惊惧恐慌』、『心神不定』的表述上。[例](1)突然发生地震,天摇地动的,每个人都吓得魂不附体。(2)小明最胆小了,常被树的影子吓得魂不附体。(3)这个打击让他完全崩溃了,经常魂不附体地坐着发呆。(4)看见他那魂不附体的样子,家人都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5)他自从经商失败後,就经常在家附近魂不附体地四处闲逛。(6)一个彪形大汉居然被一只小老鼠吓得魂不附体,连喊救命,岂不可笑?(7)经过这件事的打击後,原来是生龙活虎的他,现在却一副魂不附体的样子,判若两人。二、作谓语、状语、补语;形容受刺激而失去常态。

相关成语

近义词

魂不着体、失魂落魄、魂飞天外、魂飞魄散、心惊肉跳、心惊胆战、魂不守舍、六神无主、心惊胆寒、不寒而栗、毛骨悚然、丧魂失魄、惊慌失措、丧魂落魄、魂不负体、魂不赴体、胆颤心惊、胆战心惊

反义词

心安神泰、无动于衷、悠闲自得、神态自若

关联成语

魂不着体

成语接龙

1、魂不附体→体物缘情→情景交融→融洽无间→间不容瞬→瞬息千变→变徵之声→声价百倍→倍道而行→行侠好义→义愤填胸→胸无宿物→物以群分→分形同气→气义相投→投间抵隙→隙大墙坏→坏植散群→群雄逐鹿→鹿皮苍璧→璧合珠联→联翩而至→至公无私→私心妄念→念兹在兹→兹事体大→大红大緑→緑鬓朱颜→颜精柳骨→骨寒毛竖→竖子成名→名高天下→下马看花→花甲之年→年深月久→久安长治→治病救人→人一己百→百依百顺→顺天从人→人头攒动→动地惊天→天下为家→家贼难防→防患未然→然糠照薪→薪桂米珠→珠规玉矩→矩步方行→行不逾方→方桃譬李→李白斗酒→酒醉饭饱→饱学之士→士饱马腾→腾空而起→起偃为竖→竖起脊梁→梁上君子→子虚乌有→有来有往→往古来今→今来古往→往返徒劳→劳师袭远→远泝博索→索隐行怪→怪声怪气→气决泉达→达官要人→人微权轻→轻如鸿毛→毛手毛脚→脚心朝天→天生丽质→质疑辨惑→惑世盗名→名垂万古→古貌古心→心手相应

2、魂不附体→体物缘情→情面难却→却病延年→年深岁久→久安长治→治病救人→人自为政→政由己出→出头之日→日转千街→街头巷底→底死谩生→生栋覆屋→屋下架屋→屋乌推爱→爱才如命→命途多舛→舛讹百出→出入无间→间不容发→发愤自厉→厉精图治→治郭安邦→邦家之光

3、魂不附体→体大思精→精白之心→心不二用→用管窥天→天崩地裂→裂裳裹足→足不出户→户告人晓→晓风残月

4、魂不附体→体国经野→野鹤闲云→云程万里→里通外国→国耳忘家→家长里短→短寿促命→命里注定→定倾扶危

成语用法

成语示例

(1)《野叟曝言·第四四回》:『说时便迟,那时却快,齐向素臣等身上,张牙舞爪、鼓翅舒箝,趁着那沙威火焰,泼风也似的直罨过来。众人魂不附体、走投无路。』

(2)《镜花缘·第四三回》:『适值林氏走来,听见此事,见了丈夫包裹,又见江氏惊慌样子,只吓的魂不附体,知道其中凶多吉少,不觉放声恸哭。』

(3)《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风过处看时,也不见了酒保,也不见有酒店:两人立在墓堆子上,吓得两个魂不附体。』

(4)《喻世明言·卷一八·杨八老越国奇遇》:『传说倭寇一路放火杀人,官军不能禁御,声息至近,唬得八老魂不附体。』

(5)《醒世姻缘传·第六二回》:『谁知郎氏见了乌大王,吓得魂不附体;见了高相公,就如阎王降小鬼一样。』

(6)明·杨柔胜《玉环记·第三二出》:『我小子但听见一声炮响,唬得魂不附体,怎生上得马。』

(7)《儒林外史·第四三回》:『那苗酋吓得魂不附体,忙调两百苗兵,带了标枪,前去抵敌。』

(8)《二刻拍案惊奇·卷一一》:『陆氏看罢,吓得冷汗直流,魂不附体,心中懊悔不及。』

(9)《三国演义·第八回》:『不多时,侍从将一红盘,托张温头入献,百官魂不附体。』

(10)承惊觉,不见诏书,魂不附体,手脚慌乱。▲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回

(11)经过这件事的打击後,原来是生龙活虎的他,现在却一副魂不附体的样子,判若两人。

(12)一个彪形大汉居然被一只小老鼠吓得魂不附体,连喊救命,岂不可笑?

(13)他自从经商失败後,就经常在家附近魂不附体地四处闲逛。

(14)看见他那魂不附体的样子,家人都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15)突然发生地震,天摇地动的,每个人都吓得魂不附体。

(16)这个打击让他完全崩溃了,经常魂不附体地坐着发呆。

(17)小明最胆小了,常被树的影子吓得魂不附体。

(18)…此事,见了丈夫包裹,又见江氏惊慌样子,只吓的魂不附体,知道其中凶多吉少,不觉放声恸哭。小峰糊里糊涂…——清·李汝珍《镜花缘》

(19)…间,半山中撺下一只斑毛大虫。二人一见,只吓的魂不附体,战战兢兢,各从身上拔出宝剑,慌忙携手站起。那大…——清·李汝珍《镜花缘》

成语造句

(1)巴斯克和妮珂莱特魂不附体,当时只注意血流满面的年轻的主人。

(2)爆炸发生时,他吓得魂不附体。

(3)草稿本的第二页赫然是“魂不附体”几个大字。

(4)丹尼的母亲为他报名参加行为矫正课程,让他循序渐进的接受那些吓得他魂不附体的动物。

(5)到了早晨,拿八醒了酒,他的妻将这些事都告诉他,他就魂不附体,身僵如石头一般。

(6)典型特征包括意识到自己即将离世、魂不附体、遇见了已故之人、穿梭于时光隧道等等。

(7)黑暗中的人影吓得她魂不附体。

(8)话犹未了,一个驾车人打开车门时,猛然撞到报亭后墙,吓得报亭主人几乎魂不附体。

(9)见到丈夫被一辆卡车撞到在地,她吓得魂不附体。

(10)立丰东国中的贰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魂不附体”。

(11)目前,我敢打赌中国当局被吓得魂不附体,因为如果政府无法让经济以超高速度增长,无产阶级就会起义。

(12)那个女孩吓得魂不附体。

(13)实奶奶给她的小外甥囡和孙子介绍了“魂不附体”的成语故事。

(14)她说话的样子把我吓得魂不附体,我于是大哭起来。

(15)为杀人犯和小偷辩护会使她们吓得魂不附体。

(16)我当时虽然吓得魂不附体,仍情不自禁地想着:“让埃罗先生送了性命的那些烈酒大概就是从那里来的。”

(17)我平生第一次被美丽的日出吓得魂不附体。

(18)我真是给吓得手脚冰冷,魂不附体。

(19)小唱写不出成语“魂不附体”,因此期中考试只考了98分。

(20)小菲不会写成语“魂不附体”的最后一个字。

(21)小学生们被吓得魂不附体。

(22)一只老鼠把她吓得魂不附体。

(23)以后再也不要带我去看恐怖电影,我简直被吓得魂不附体。

(24)有人抓住了我的胳膊,我缓缓地转过头来,那张可怕的脸吓得我魂不附体。

(25)这是一个有关银行劫匪的真实故事,但这名劫匪并没有持枪闯入银行,把出纳员吓得魂不附体,然后抢夺金钱。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元·乔梦符《金钱记》第一折:『使小生魂不附体。』

成语典源

《南史·卷三二·徐嗣伯列传》常有妪人患滞冷,积年不差。嗣伯为诊之曰:『此尸注也,当取死人枕煮服之乃愈。』於是往古冢中取枕,枕已一边腐缺,服之即差。後秣陵人张景,年十五,腹胀面黄,众医不能疗,以问嗣伯。嗣伯曰:『此石蚘耳,极难疗。当取死人枕煮之。』依语煮枕,以汤投之,得大利,并蚘虫头坚如石,五升,病即差。後沈僧翼患眼痛,又多见鬼物,以问嗣伯。嗣伯曰:『邪气入肝,可觅死人枕煮服之。竟,可埋枕於故处。』如其言又愈。王晏问之曰:『三病不同,而皆用死人枕而俱差,何也?』答曰:『尸注者,鬼气伏而未起,故令人沉滞。得死人枕投之,魂气飞越,不得复附体,故尸注可差。石蚘者久蚘也,医疗既僻,蚘虫转坚,世间药不能遣,所以须鬼物驱之然後可散,故令煮死人枕也。夫邪气入肝,故使眼痛而见魍魉,应须邪物以钩之,故用死人枕也。气因枕去,故令埋於冢间也。』[注](1)尸注:病名,症状为腹痛胀急,不得喘息,上攻心胸,旁攻两胁,或垒块涌起。(2)沉滞:积闷而不流畅。(3)差:音ㄔㄞˋ,通『瘥』,病癒。

成语典故

古人相信活人的身上有精气,即是灵魂,死时才会离开人的身体。有时候人因为受到极大的刺激,变得极为慌乱,或是失去知觉,就好像魂魄暂时离开了身体,这时人们就用『魂不附体』来形容这种情形。在所引典源中,提到有位妇人久病不癒,徐嗣伯诊断之後,研判这是一种叫做『尸注』的病,用死人的枕头煮水服用就可以痊癒。後来王晏知道这件事,就问徐嗣伯原因。徐嗣伯回答︰『尸注这种病是因为被鬼气缠身,用死人枕煮药服用,鬼气就会散去,不会再附於人的身上。』这里的『魂气』是指外来的鬼气,而非指人自身的魂魄。後来『魂不附体』这句成语就由这里演变而出,而『魂』却转移为人自己的魂魄。自己的魂魄不附在自己身上,极度惊吓所致。因此,『魂不附体』就用以形容惊吓过度而心不能自主。

分字解释

魂:hún 1、<名>迷信指能离开身体而存在的人的精神。《国殇》:『魂魄毅兮为鬼雄。』《孔雀东南飞》:『魂去尸长留。』2、<名>泛指物类的精灵;精神。范成大《风止》:『柳魂花魄都无恙,依旧商量作好春。』3、<名>心灵;心神。苏轼《予以事系御史台狱》:『梦绕云山心似鹿,魂飞汤火命如鸡。』

不:bú 1、<副>不,表一般否定。2、<副>没有,表存在的否定。《毛遂自荐》:『今日出而从,日中不决,何也?』3、<副>不是,表否定判断。《卖柑者言》:『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fǒu通『否』。 1、<助>在句末表询问。《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2、<副>用在句中表否定。《鸿门宴》:『不者,若属皆为所虏。』《师说》:『或师焉,或不焉。』[不齿] 齿,并列,并排。不与并列,不与同列。表示极度鄙视。[不佞] 1.无口才;不会巧言善说。《论语·公冶长》:『雍也仁而不。』2.无才,自谦之词。《史记·孝文本纪》:『寡人不,不足以称宗庙。』

附:fù 1、<动>附着。《谋攻》:『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2、<动>靠近;贴近。《过小孤山大孤山》:『又有一石,不附山,杰然特起。』3、<动>依附。《信陵君窃符求赵》:『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六国论》:『齐人勿附于秦。』』4、<动>归附;归顺。《赤壁之战》:『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5、<动>捎;寄。《石壕吏》:『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附益] 增益。

体:tǐ 1、<名>身体。《扁鹊见蔡桓公》:『居五日,桓侯体痛。』2、<名>身体的一部分;肢体。《荷蓧丈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3、<名>体态;形体。《孔雀东南飞》:『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4、<名>本体;主体。《察变》:『以天演为体,而其用有二。』5、<名>整体。《出师表》:『宫中府中,俱为一体。』6、<名>体裁;体式。《旧唐书·刘禹锡传》:『禹锡精于古文,善五言诗,今体文章,复多才丽。』7、<名>立体。《图画》:『吾人视觉之所得,皆面也;赖肤觉之助,而后见为体。』8、<动>实践;实行。《淮南子·氾论》:『故圣人以身体之。』9、<动>体谅;体察。《与妻书》:『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

魂:《亥集上·鬼字部》《唐韵》户昆切《集韵》《韵会》《正韵》胡昆切,□音浑。《说文》阳气也。《易·系辞》游魂为变。《礼·檀弓》魂气则无不之也。《左传·昭七年》人生始化为魄。既生魄,阳曰魂。〈疏〉魂魄,神灵之名。附形之灵为魄。附气之神为魂也。《淮南子·说山训》魄问於魂。〈注〉魄,人阴神。魂,人阳神。《白虎通》魂,犹伝伝也,行不休於外也,主於情。〈又〉魂者,芸也,情以除秽。又《扬子·太□经》魂魂万物。〈注〉魂魂,多貌。又《韵补》叶胡匀切,音芸。《曹大家·东征赋》乃遂往而徂逝兮,聊游目而遨魂。正七邑而观览兮,遭巩县之多艰。艰,音勤。又叶胡勬切,音弦。《黄庭经》赤帝黄老与我魂,三真扶胥共房津。津,音煎。

不:《子集上·一字部》《韵会》《正韵》□逋没切,补入声。不然也,不可也,未也。《礼·曾子问》葬引至于堩,日有食之,则有变乎,且不乎。又《周礼·夏官》服不氏,掌养猛兽而敎扰之。〈注〉服不服之兽者。又《广韵》《韵会》□分物切。与弗同。今吴音皆然。又《韵会》俯九切,音缶。与可否之否通。《说文》鸟飞上翔,不下来也。从一,一犹天也。象形。又《玉篇》甫负切《广韵》甫救切,□缶去声。义同。又《广韵》甫鸠切《集韵》《韵会》《正韵》方鸠切,□音浮。夫不,□也。亦作鳺鴀。《尔雅·释鸟》□其鳺鴀。《郉疏》陆玑云:今小鸠也。一名□鸠,幽州人或谓鷱鴡,梁宋间谓之隹,扬州人亦然。又未定之辞也。《陶潜诗》未知从今去,当复如此不。又姓。《晋书》汲郡人不准。◎按《正字通》云:不姓之不,转注古音,音彪。又《正韵》芳无切。与柎通。花萼跗也。《诗·小雅》鄂不韡韡。《郑笺》承华者,鄂也。不当作柎。郑樵曰:不象萼蔕形。与旉通。《陆玑诗疏》柎作跗。《束皙·补亡诗》白华绦趺。《唐诗》红萼青趺皆因之。又华不注,山名,在济南城东北。《左传·成二年》晋却克战于鞌,齐师败绩。逐之,三周华不注。《伏琛齐记》引挚虞畿服经,不,与诗鄂不之不同。李白诗:兹山何峻秀,彩翠如芙蓉。盖因华跗而比拟之。胡传读不如卜,非。又《古诗·日出东南隅行》使君谢罗敷,还可共载不。罗敷前致辞,使君亦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〇按愚当读若吾,疑模切,与敷不夫叶。敷不夫本同模韵,《正字通》不改音符,叶夫愚,非是。又与丕同。《书·大诰》尔丕克远省。马融作不。《秦·诅楚文》不显大神巫咸。《秦·和钟铭》不显皇祖。□与诗周颂不显不承同。不显不承,犹书云丕显丕承也。又《韵补》叶补美切,音彼。《荀子·赋篇》□然易知,而致有理者与。君子所敬,而小人所不者与。所不谓小人所鄙也。《正字通》不字在入声者,方音各殊,或读逋入声,或读杯入声。司马光切韵图定为逋骨切,今北方读如帮铺切,虽入声转平,其义则一也。考证:(《礼·曾子问》葬引至于堩,日日有食之,)谨照原文省下日字。(《荀子·赋论篇》)谨照原书省论字。(〈注〉谓小人所鄙也。)谨按原文无此注,改为所不谓小人所鄙也。

附:《戌集中·阜字部》《广韵》《集韵》《韵会》□符遇切,音驸。《玉篇》依也,近也,着也。《广韵》寄附。《集韵》托也。《易·剥卦》山附于地。《礼·乐记》附亲万民也。《周礼·地官·大司徒》其附于□者,归于士。〈注〉附,丽也。《孟子》附於诸侯曰附庸。又《玉篇》附,益也。《论语》季氏富於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前汉·诸侯王表》设附益之法。〈注〉封诸侯过限,曰附益。◎按《说文》附益作坿字,泥。又《广韵》姓也。晋有附都。又转附,山名。《孟子》吾欲观於转附朝儛。又附耳,星名。《史记·天官书》毕曰罕车,其大星旁小星为附耳。又高附,国名。《后汉·西域传》高附国,在大月氏西南,亦大国也。又附子,药名。《前汉·外戚传》即捣附子,齎入长定宫。又与祔通。《礼·亲记》大夫附于士。〈注〉附,读为祔,祔祭也。又《唐韵》符又切《集韵》扶富切,□音覆。《说文》附娄,小土山也。又《夏侯惠·景福殿赋》曾栌外关,榱桷内附。或因势以连接,或邪诡以盘构。又《集韵》薄口切,音瓿。《玉篇》附娄,今作培。《集韵》或作□。又与胕通。亲戚曰肺附。《前汉·刘向传》臣幸托肺附。又《集韵》芳无切,音敷。古孚字。卵孚也。注详子部四画。又叶音府。《诗·大雅》予曰有疏附,予曰有先后,予曰有奔奏,予曰有御侮。后叶下五反,奏叶宗五反。考证:(《前汉·刘向传》臣幸托肺附。)谨照原文幸托改幸托。

体:《子集中·人字部》《广韵》蒲本切《集韵》部本切,□盆上声。劣也。又麤貌。与笨同。《通雅》輀车之夫曰体夫。唐懿宗咸通十二年葬,同昌公主赐酒餠餤四十橐[音tuó]驼,以飤体夫。〈注〉体,蒲本反。体夫,轝柩之夫。俗书四体之体,省作体,误。(体)(古文)□《唐韵》《正韵》他礼切《集韵》《韵会》土礼切,□涕上声。《说文》总十二属也。《释名》体,第也。骨肉毛血表里大小相次第也。《广韵》四支也。《礼·中庸》动乎四体。又《易·文言》君子体仁,足以长人。〈疏〉体包仁道。又《书·毕命》辞尚体要。〈注〉辞以理实为要。又《诗·卫风》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传〉体,兆卦之体。又《诗·大雅》方苞方体,维叶泥泥。〈笺〉体,成形也。又《周礼·天官》体国经野。〈注〉体,犹分也。又《周礼·天官·内饔》辨体名肉物。〈注〉体名,脊胁臂臑之属。又《礼·文王世子》外朝以官体异姓也。〈注〉体,犹连结也。又《礼·学记》就贤体远。〈注〉体,犹亲也。又《礼·中庸》体物而不可遗。〈注〉犹生也。又《礼·中庸》体羣臣也。〈注〉犹接纳也。又《左传·昭二十年》声亦如味,一气二体。〈疏〉乐之动身体者,唯有舞耳。舞者有文武二体。《广韵》俗作軆。《集韵》作躰。《增韵》俗作体,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