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风

披用的外衣。用以防风御寒。短者曾称帔,长者又称斗篷。披风通常无袖。中国古代有虚设两袖的长披风(图1)。

图

距今约1万年的新石器时代,中国已有贯头衣、披单服等披风类服装。在5000年前的古埃及浮雕像中有着披风的人物形象。披风长期流行于地中海地区,在11世纪前后盛行于欧洲。披风在中国清代主要用作上层社会妇女的礼服外套,含高贵之意,并有“一口钟”、“罗汉衣”、“篷篷衣”等名称。

披风按披及人体的部位可分为 3类。

(1)长披风(斗篷),披到腰部以下,其中及地披风俗称大斗篷。

(2)短披风,披于腰部以上。女用披在肩部的,称小披风,或称披肩(前开襟以襻纽系合)。

(3)连帽披风,与帽连成一体,又分连帽小披风、连帽斗篷等。披风按用途又可分为:

(1)日常生活中用的披风,较多的是女用长、短披风,其中波蕾若披风(小披风)比较著名;其他有宝宝斗篷(儿童用的连帽合身披风)和连帽式披风雨衣(雨披)等。

(2)宗教人士用的披风,有基督教的祭披及其十字褡、佛教禅僧的小袈裟“挂络”、道教的“披”等(见宗教服)。

(3)舞台用披风,有戏装中的帔、魔术师用的及膝圆型披风(圆形裁片在中间留领口)。

(4)礼仪用的披风,有观剧披风,英国元首加冕服蔻普斗篷,剑桥大学博士服大斗篷等。此外还有:骑兵穿用的长披风,护士披风(以深蓝色毛料裁制、有红衬里的七分长披风),斗牛士穿用的两色披风(柯波特),游泳上岸用的海滩披风,以及中国彝族的“擦尔瓦”、纳西族的“七星羊皮披肩”等(图2)。

图

参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