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兰花

概况

基源:为木兰科含笑属植物白兰花的花。含笑属全世界约50种,中国约32种。

原植物:白兰花Michelia alba DC.,又名白兰、白玉兰(《广州植物志》),白玉兰、白缅花、缅桂花(云南),黄桷兰(四川)。

形态:常绿乔木,高达10~20m(江、浙等地气候较冷,常呈灌木状)。树皮灰色;幼枝和芽被白色柔毛 叶薄革质,互生,卵状椭圆形或长圆形,长10~25cm,宽4~9cm,两端均渐狭,两面无毛或于下面被疏毛,小脉网状;叶柄长1.5~2cm,有短的托叶痕迹,约为柄全长的1/3或1/4。花白色,单花腋生,极香;花被片10以上,披针形,长3~4cm,宽3~5mm;雄蕊多数,多列,花丝扁平;雌蕊群有长约4mm的柄,心皮多数,胚珠在每心皮内多于2,螺旋状排列于延长的花托上,子房被毛,柱头头状,果实由多数开裂的心皮组成,通常不结实。花期7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1册.793页.图1588)

生境与分布:生于湿暖地带的路旁或庭园中。华东和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地均有栽培。原产印度尼西亚、爪哇。

生药

采集:夏末秋初花开时采收,晒干或鲜用。

贮藏:晒干用者置阴凉干燥处,防霉。

化学性质

白兰花的挥发油含23种成分[1,2]。主要是dl-α-甲基-丁酸甲酯(43.5%)、和芳樟醇(Linalool)76.29%[3]、另有醋酸甲酯、异丁酸甲酯、丁酸甲酯、丙酸甲酯、乙酯乙酯、α-丙烯酸甲酯、己酸甲酯、戊酸正丁酯、β-水芹烯(β-Phellandrene)、β-蒎烯月桂烯(Myrcene)、柠檬烯苯甲酸甲酯、十一烷、罗勒烯,沉香醇(Agarol)、别罗勒烯(Allocimene)和异松油烯(Terpinolene)。

附 白兰花叶含生物碱、挥发油、酚类、鲜叶含油0.7%,油主要成分为芳樟醇、甲基丁香油酚(Methyleugenool)和苯乙醇。根和茎皮含黄心树宁碱(ushinsunine)、氧化黄心树宁碱(Oxyushinsunine)、柳叶木兰碱(Salicifoline)和白兰花碱(Michelahine)[4]

参考文献

[1] 化学通报 1984;(4):30。
[2] 化学通报 1981;(9):521。
[3]有机化学1984;(4):275。
[4] 中药大辞典.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703。

药性

性味:苦、辛,微温。 ①《四川中药志》:“苦,微温。” ②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辛,温。” ③《重庆草药》:“苦、辛。” ④《中药大辞典》:“苦、辛,温。” ⑤《全国中草药汇编》:“苦、辛,微温。” ⑥《四川中药志》:“辛、苦,平。”

功效:化湿,行气,化浊,止咳。

主治:湿阻气滞,胸闷腹胀,白带,白浊,鼻炎,咳嗽。 ①《四川中药志》:“治白浊及女子白带。” ②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行气化浊,止咳。治前列腺炎,妇女白带,小儿支气管炎,虚劳久咳。” ③《全国中草药汇编》:“芳香化湿,止咳化痰。治支气管炎,百日咳,胸闷,口渴,前列腺炎,白带。” ④《香港中草药》:“治中暑头晕胸闷。” ⑤《四川中药志》:“芳香化湿,行气通窍,用于湿阻中焦,气滞腹胀,脾虚湿盛的带下及鼻炎等。”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

临床应用

配伍应用:①配榕树叶、地龙,治老年慢性气管炎。 ②配薏苡仁、白扁豆,治脾虚湿盛型白带。 ③配桃金娘、胡颓子,治慢性气管炎。

方选和验方: 《中国药用花卉》:“治脾虚湿盛型白带:白兰花10g,薏苡仁30g,白扁豆30g,车前子5g。水煎服。”

单方应用:《中国药用花卉》:“治咳嗽、百日咳:白兰花5~7朵。水煎,调蜂蜜适量服,每日1剂。或白兰鲜花30g,蜂蜜45g,加水60ml,隔水炖服,连续4~5天。”

食疗:白兰花猪瘦肉汤(《中华食物疗法大全》)治妇女白带过多,男子淋浊及前列腺炎,支气管炎,咳嗽,咳痰:鲜白兰花30g(干品10g),猪瘦肉200g,煨汤,水稍滚时加入白兰花,饮汤食肉。

参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