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豆花

概况

异名:南豆花(《广东中药》)。

基源:为豆科藊豆属植物扁豆未完全放开的花。

原植物:扁豆 Dolichos lablab L

余项参见“扁豆”条。

生药

采集:7~8月采摘未完全开放的花,晒干或阴干。药材主产于浙江、安徽、河南。

鉴别:花扁平不规则三角形。下部有绿褐色钟状花萼,萼齿5,外面被白色短毛。花瓣5片,皱缩,黄白色或黄棕色,未开放的花外为旗瓣所包,开放后即向外反折,翼瓣位于两侧,龙骨瓣镰钩状;雄蕊10,其中9枚基部联合;里面有一黄绿色柱状的雌蕊,弯曲,先端可见白色细毛绒。质软,体轻。气微香,味淡。以朵大、色白、干燥者为佳。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潮,防蛀。

药性

性味:①《山东中药》:“甘”。 ②《四川中药志》:“平,甘、淡。”

功效:健脾和胃,消暑化湿。

主治:痢疾,泄泻,赤白带下。 ①《本草图经》:“主女子赤白下,干末,米饭和服。” ②《纲目》:“焙研服,治崩带;作馄饨食,治泄痢,擂水饮,解中一切药毒。功同扁豆。” ③《岭南采药录》:“敷跌打伤,去瘀生新,消肿散青紫。” ④《四川中药志》:“和胃健脾,清热除湿。治暑热神昏,湿滞中焦,下痢脓血,夏日腹泻及赤白带下。”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4.5~9g;或研末。外用:捣敷。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①清络饮(《温病条辨》)治暑热、身热头目眩晕:鲜扁豆花1支,西瓜翠衣6g,鲜银花6g,鲜荷叶边6g,丝瓜皮6g,鲜竹叶心6g。水300ml,煮取150ml,日2次服。 ②新加香薷饮(《温病条辨》)治暑温汗不出者:香薷6g,银花9g,鲜扁豆花9g,厚朴6g,连翘6g。水750ml,煮取300ml,先服150ml,得汗后止服,不汗再服;服尽不汗,再作服。 ③涤暑饮(《中华食物疗法大全》)治暑湿:鲜扁豆花、鲜金银花、鲜佩兰叶各10g,鲜荷叶15g,丝瓜皮10g。将诸品入锅煎煮15分钟,倒出煎液后再加水煮15分钟,将两次药液合并。白糖调味饮服,日2~3次。

单方应用:①《奇效良方》:“治妇人白崩:白扁豆花(紫者勿用)焙干为末,炒米煮饮入烧盐,空心服。” ②《食物与治疗》:“治小儿消化不良:白扁豆花15~30g,水煎加糖。” ③《食物疗法》:“治肠炎、痢疾:扁豆花60g,炒焦,水煮400ml,连服2次,第2日再服1剂可愈。” ④扁豆花治疗菌痢疗效观察(上海第二人民医院) 1960:“治细菌性痢疾:干白扁豆花100g,制成100%的煎剂。口服剂量按每次每1kg体重0.5~1ml计算,每6小时1次,7天为一疗程。” ⑤《食物中药与便方》:“治夏季暑湿痢、腹痛、里急后重:扁豆花焙燥研末,每服3g,以米汤送服。” ⑥《中华食物疗法大全》:“治妇女带下:白扁豆花5~10g,捣烂绞汁,加沸水少许服,1天2次。”

食疗:①《食物中药与便方》:“治暑湿、泻痢、里急后重,腹痛:扁豆花15~18g,煎鸡蛋吃。” ②《必用食治方》:“治一切泄痢:白扁豆花正开者,择净勿洗,以滚汤瀹过,和小猪脊膂肉1条,葱1根,胡椒7粒,酱汁拌匀,就以瀹豆花汁和面,包作小馄饨,炙熟食之。” ③扁豆花粥(《中华食物疗法大全》):“引(《奇效良方》)治夏季感受暑湿,发热心烦,胸闷吐泻及赤白带下:每年7~8月间,采取未完全开放的白扁豆花晒干。每次取10~15g,粳米100g,加水800ml左右。先煮成稀粥,待粥将熟时,放入扁豆花,改用慢火,至米花粥稠为度。若用鲜扁豆花,则用量宜加大到25g。扁豆花粥分早晚两次温热服食。” ④《食物疗法》:“治腹痛:扁豆花3g,煮鸡蛋食。”

医药家论述

张秉成《本草便读》:“扁豆花赤者入血分而宣瘀,白者入气分而行气,凡花皆散,故可清暑散邪,以治夏月泄痢等证也。”

参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