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珍(约1518~1593)

图

明代医药学家、博物学家。古代科学巨著《本草纲目》的作者。字东璧,号濒湖山人,人称李濒湖。蕲州(今湖北蕲春)瓦硝坝人。世医出身,父李言闻(字子郁,号目池)曾任太医院吏目,著有《四珍发明》、《蕲艾传》、《人参传》等书。时珍自幼习儒,博览群书,曾师事理学家顾问(日岩)。14岁考中秀才,后经三次乡试落榜,遂继承家学,以医为业。因医术精良被聘为楚王府奉祠正,掌管良医所,后又被举荐进京入太医院供职,一年后辞归故里,悉心著述。所著《本草纲目》费时27载(1552~1578),三易其稿。另著有《濒湖脉学》(1564)、《奇经八脉考》(约1572)等多种医药著作。李时珍生活在明末文化较发达地区,长期学习儒学,文化水平高,又受家庭的熏陶,因而能把握当时医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他结合个人实践经验,写出一系列高质量的医药著作。鉴于本草著作关系治病救人大事,历代注解本草的著作很多,但谬误不少,他认为很有必要重新加以整理考订。宋代的《证类本草》产生之后500多年间,大量散在的药学知识未得到汇集整理,原有本草书已不能适应药学发展的需要,因而他对古代文献作了研究考证,进行辨疑、订误,从800余种医药及经史百家书中搜集资料,终于完成《本草纲目》这一巨著。他运用实地调查方法,请教有实践经验的人,进行多学科综合研究,采取比较分析、辨证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书中采用“纲目”的事例,建立了与生物学上双名法类似的分类体系。在《本草纲目》药物编排上,体现了进化论的思想萌芽。李时珍深受儒家格物穷理思想的影响,在药学理论、药物品种考订方面发表了许多新见解,纠正了一些错误,亟力反对迷信服食。在医学思想方法上,他崇奉金元医学大家张元素、李东垣。《本草纲目》博大精深的内容把中国古代药物学发展推向高峰,在国内外科学界有深远的影响。英国科技史家李约瑟(Joseph Needham)称他为“中国博物学中的无冕之王”,称《本草纲目》是“明代最伟大的科学成就”。

李时珍对脉学也有很深造诣,所著《濒湖脉学》全面总结了明以前的脉学成就,编为歌诀体裁,便于记诵普及。其《奇经八脉考》对经络学说有一定的补充和贡献。还著有《濒湖医案》、《濒湖集简方》、《命门考》、《命门三焦客难》等,均佚,但这些书的某些内容在《本草纲目》中也有所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