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焦

上焦、中焦、下焦的合称。与胆、胃、小肠、大肠、膀胱合称为六腑。三焦的形态与部位,历代争论较大,概括起来可分为无形和有形两说。无形三焦说认为三焦“有名而无形”,即认为三焦没有具体的形态,但有一定的功能。有形三焦说认为三焦即是人体“脏腑之外,躯体之内,包罗诸脏,一腔之大府也,”故又称作“孤腑”。更有人结合西医解剖学知识,认为三焦相当于人体内的淋巴系统或组织间液。目前多数看法是把三焦作为部位和功能的划分,并非一般脏器实体。即将躯干划分为三个部位,横膈以上为上焦,包括内脏心与肺;横膈以下至脐为中焦,包括内脏脾与胃;脐以下为下焦,包括内脏肝、肾、大肠、小肠、膀胱等。

对于三焦功能的看法则是一致的,认为主要是升降诸气和通行水液。升降诸气,是指三焦是人体之气升降出入的道路,人体之清气宜升,浊气宜降,特别是元气发源于肾,必须通过三焦而布散至五脏六腑,充沛于全身,以激发、推动各个脏腑的功能活动。所谓通行水液,是指三焦乃水液的通道,有疏通水道,运行水液的功能。人体津液代谢的生理过程是由多个脏腑的共同作用而完成的,但必须以三焦为通路,才能正常地升降出入。三焦主持诸气与通行水液的功能是有内在联系的。这是因为,水液的运行全赖气的升降出入,而气必须依附于血和津。气升降出入之道,必然是津、血之道;而津液升降出入的通路,也必然是气的通道。

元气借三焦之道通行于三个不同的部位,并运行于全身,因此元气所过之不同脏腑就会发生不同的气化作用,这也就是上、中、下三焦不同功能的体现。上焦主宣发散布,即通过心肺的输布作用,布散水谷精微以营养全身,有“上焦如雾”之说,形容上焦升化蒸腾水谷精气和津液,像天空雾露之弥漫状态。中焦主腐熟水谷,有消化、吸收并输布水谷精微和化生血液的功能,有“中焦如沤”之说,形容中焦脾胃将水谷腐熟为乳糜状态。下焦主分别清浊、排泄糟粕和尿液,这主要指肾与膀胱的泌尿功能和大肠的排泄作用,有“下焦如渎”之说,形容水浊不断地向下疏通、向外排泄的状态。所以,三焦的功能关系着人体水谷精微的化生和津液代谢的全过程。

三焦代表人体上中下三部分及其所包括的脏腑,三焦的病变也就是上、中、下三焦所属脏腑病变的反映,其临床表现、辨证论治、养生保健等均可参考各个脏腑的有关内容。

参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