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阴癌

发生于女性外阴部皮肤、皮下组织、腺体或尿道、前庭大腺的恶性肿瘤。可为原位癌或侵袭癌。约85~90%为上皮癌,其他少见者有基底细胞癌、佩吉特氏病、黑素瘤、汗腺癌、前庭大腺癌、肉瘤和转移性癌等。外阴乳头状瘤、慢性溃疡等慢性刺激可引起癌变。外阴皮肤有慢性病变并发性病如腹股沟淋巴肉芽肿或梅毒者,外阴癌发病率较高。Ⅱ型疱疹病毒亦被认为是致癌因素。外阴癌约占妇科恶性肿瘤的5%,常见于绝经妇女,平均发病年龄为60岁,但也有在40岁以前发病者。原位癌的发生常较浸袭癌早10年左右。约半数患者伴发外阴白色病变。一般认为外阴白色病变病例中增生型或混合型营养不良者,约5~10%可出现非典型增生,其中局部有溃破、硬结者更应警惕癌变的发生。用 1%甲苯胺蓝涂病变区,干后再用1%醋酸液轻洗脱色,在不脱色区多处取活体组织作检查易发现非典型增生或癌变,这有助于早期诊断。

肿瘤的扩散除局部蔓延外,主要是淋巴转移。由于外阴两侧淋巴管互相交通,一侧癌肿可经两侧淋巴管扩散,最初转移至腹股沟浅淋巴结,再至股管淋巴结(cloquet淋巴结),髂内、外和闭孔淋巴结,最后扩散至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和左锁骨下淋巴结。阴蒂部癌肿可直接转移至股管淋巴结、外阴后部及阴道下段的癌肿可不经腹股沟淋巴结而直接转移至盆腔内淋巴结。

患者往往有多年外阴瘙痒史、局部有结节或肿块,部分表现为外阴溃疡,常伴有疼痛、脓性或血性分泌物、尿痛及一侧或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病灶多发生在大阴唇、小阴唇,阴蒂和后联合等处较少见。早期诊断最为重要。外阴有白色病变、丘疹、结节或小溃疡时均应作病理切片检查,一时未能确诊者,应继续随访直至明确诊断。

治疗以手术切除(外阴广泛性根治术及双侧腹股沟深、浅淋巴结清除术)为主。由于外阴部皮肤及粘膜较潮湿,外阴癌细胞分化程度亦较高,对放射治疗不敏感,而受力差,故应尽可能避免放射治疗。但对晚期病例,年龄大于70岁的患者仍主张用放疗。此外手术治疗中发现有淋巴结转移者,术后应补充盆腔外放射治疗。

参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