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经

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系统论述脉学的专著。共10卷,魏晋医家王叔和撰,成书于公元3世纪。历史上曾有多种《脉经》,如《素问·示从容论》提到:“臣请诵《脉经》上下篇,甚众多矣。”隋唐时期,黄公兴、秦承祖、康普思、王子、甄权、李?等也曾著有《脉经》,但都已佚失。王叔和《脉经》选录《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及扁鹊、华佗等有关论说,阐析脉理、脉法,结合临床实际,将脉象归纳为浮、芤、洪、滑、数、促、弦、紧、沉、伏、革、实、微、涩、细、软、弱、虚、散、缓、迟、结、代、动等24种,对每一脉象的性状及其主病都有明确叙述,并举相似之脉,分8组排列比较。又对人迎、神门、气口和寸、关、尺各部位脉象的阴阳虚实变化,以及所主病证作了论述;列举40余种杂病的脉象;讨论诊脉时间、疾病将愈和难愈的脉候、百病死生之脉及季候变化所反映的不同脉象等。此书首次系统归纳24种脉象,初步肯定左手寸部脉主心与小肠、关部脉主肝与胆、右手寸部脉主肺与大肠、关部脉主脾与胃、两手尺部主肾与膀胱等寸关尺三部脉的定位诊断,为以后脉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编排体例较混乱,选材或有不够严谨之处。北宋时,林亿等人对该书作了校订,更动了部分篇次和内容。六朝高阳生曾将此书要点重新整理,编为歌诀,题为《王叔和脉诀》。商务印书馆、人民卫生出版社先后出版《脉经》排印本、影印本和校释本。

参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