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会计管理条例第十八条的内容、主旨及释义

浏览

整理了《山西省会计管理条例》第十八条的全文内容、主旨和释义,以加深对山西省会计管理条例第十八条的理解。山西省会计管理条例第十八条内容如下:

使用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的单位,应当按照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的要求,建立健全操作管理和数据管理等内部管理制度,确保会计数据安全。

主旨

本条是关于会计信息化的规定。

释义和理解

一、会计信息化,是指将会计信息作为管理信息资源,全面运用计算机、网络通信为主的信息技术对其进行获取、加工、传输、应用等处理,为企业经营管理、控制决策和经济运行提供充足、实时、全方位的信息。

会计电算化,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当代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工作中的简称,是一个应用电子计算机实现的会计信息系统。是采用电子计算机替代手工记账、算账、报账,以及对会计资料进行电子化分析和利用的现代记账手段。

传统的会计电算化,实质上并未突破手工会计核算的思想框架。会计电算化产生于工业社会,随着工业化程度的提高,会计业务的处理量日渐增大,会计工作的处理方法日渐落后。为了适应企业的发展,加强信息处理力度,采用电子计算机对会计业务进行处理。会计电算化系统是基于手工会计系统发展而来,其业务流程与手工操作方法基本一致。主要是为了减轻手工操作系统的重复性劳动,提高了效率;而会计信息化系统是从管理者的角度进行设计的。能实现会计业务的信息化管理,充分发挥会计工作在企业管理和决策中的核心作用。会计电算化与会计信息化虽然都是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处理会计业务,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效率和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但企业信息化环境下的会计信息化系统与会计电算化系统相比,无论是技术上还是内容上都是一次质的飞跃

二、实现会计信息化后,会计不再是孤立的系统,而是一个实时处理、高度自动化的系统,它与其他业务系统和外界连接,可以直接从其他系统读取数据,并进行一系列的加工、处理、存储和传输。会计报告也可以采用电子联报方式进行实时报告,用户可以随时获取有用的会计信息进行决策,提高了工作效率,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会计信息系统将真正成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企业发生的各项业务,能够自动从企业的内部和外部采集相关的会计核算资料,并汇集与企业的内部会计信息系统进行实时处理。会计将从传统的记账算账的局限中解脱出来,从而更大的发挥会计的管理控制职能,让企业经营者和信息使用者可随时利用企业的会计信息对企业的未来财务形势做出合理的预测,为企业的管理和发展做出正确的决策。

三、信息技术的发展注定会带来会计方法、手段和功能的进步,信息技术的飞跃也必然会推动会计的进步。随着信息化的深入,会计工作的模式发生了一些根本性变革,这让很多固有的观念受到了冲击,也使会计职业面临转型。信息化使海量信息的传递成为可能,一些需要会计完成的工作似乎已被其他手段所替代。如客观的信息汇总工作,在信息化时代完全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来完成。当然要实现汇总还有一个潜在的前提,就是信息输入。由于网络带来输入技术的迁移,会计有些时候连输入工作也不需要做了。在电子商务环境下更是如此,有些信息往往在业务发生的那一刻就直接传递到了会计核算系统。在内部控制的嵌入手段得到广泛应用的条件下,常规业务信息已无需经过会计的人工审查就可直接进入账目系统。随着经济环境越来越多变,利益主体越来越多元化,经济业务越来越抽象,很多会计工作都要依据会计人员本身的经验、知识及执业能力来判断交易的实质,从而选择会计处理的方法。

四、信息共享是信息化时代的核心议题。借助信息技术平台,通过对组织结构的重新整合、业务流程的设计和重组、内部岗位角色的定义、规范业务处理、设计业绩评价体系、跟踪改进业务处理与企业需求、完善业务处理目标的实施过程,就能够实现财务共享服务。财务共享服务最基本的作用就在于降低成本,同时财务共享服务还可使企业集团取得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系统效率、提高客户满意度、增加企业敏捷性与灵活性以及强化核心能力等优势。

五、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引入为内部控制带来了新的难题,在开放的网络环境下如何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如何适应会计人员的分工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权限控制,防范由信息技术带来的风险是内部控制信息化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不同的控制环境,其内部控制的方法和措施是不同的。由于信息技术环境的开放性、数据的共享性等大大超过了以往任何时期的控制环境,因此以往的控制内容和方法必须加以改变。

(一)信息技术的介入,应当科学合理地建立组织结构层次,明确分工和管理路径,明确管理界限,组织结构和流程要做到清晰透明,职责权限要有制度可依,只有这样才能使控制环境得到优化。

(二)由于信息技术的应用给企业带来的不安变革情绪以及互联网带来的影响,员工的价值观和领导层的管理风格都会发生很大变化,企业应当积极应对变化,努力改变经营风格,强化企业文化,积极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强化员工的道德准则控制。关注人的因素和人的可靠度。要坚持以人为本,通过改变业务流程、沟通、了解人员的风险认知与行为、提高人员的道德水平等改善人为因素对风险的影响。

(三)在会计信息化时代,会计人员必须能够利用会计信息,提供更多管理有用的信息并参与到管理中去。这就要求会计人员除了具备操作软件的技能外,还应具有数据分析能力并能将分析的过程程序化和模型化。通过对财务数据多维度的深入分析,提高财务数据的及时性和完整性。通过灵活的报表生成等手段,为企业提供更及时和全面的财务管理信息,从而为企业管理层提供更强大的决策支持,帮助管理层更加有效地对各项财务信息进行监控和管理。

六、为保证计算机生成的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和安全,单位应当加强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

(一)建立岗位责任制,明确各岗位的职责范围。

会计主管岗,负责规划和管理,计算机的使用及软件的运行;对操作人员的权限进行分配及管理等。

会计维护岗,负责计算机硬件、软件系统管理及维护;负责开、关服务器,维护网络的安全、正常运行;管理服务器数据库及数据备份工作等。

会计操作岗,负责对本单位的会计事项进行会计处理并及时输入记账凭证等会计数据,输出记账凭证、会计账簿、报表,进行会计数据处理工作;负责会计资料的整理、登记、保管、保密工作等。

会计审核记账岗,负责对输入计算机的会计数据(记账凭证和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进行审核,操作会计软件登记机内账簿,对打印输出的账簿、报表进行确认审核。

(二)规范操作管理制度。

会计主管根据内部控制制度规定的原则赋予操作人员相应操作权限。

操作人员的密码由操作人员自己拟定。操作人员对自己的密码必须严格保密,泄漏密码产生严重后果的应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操作人员离开操作使用计算机的工作现场,应立即退出软件系统,否则应承担被人利用本人登录名进行操作的全部责任。

(三)加强会计数据管理,确保会计数据安全。

会计数据的备份,包括至少每天进行一次硬盘备份或启用自动备份系统,对重要会计数据更新或修改后应及时进行备份,会计年度结束后及时进行刻录备份。

单位应健全必要的防治计算机病毒的措施,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禁止在财务用计算机上使用、打开来历不明的软件及邮件,对外来的存储介质必须先杀毒后才能使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