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语

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在中国分布于贵州、云南、湖南、广西、四川等省(区),使用人口约400多万(1982)。分湘西、黔东、川黔滇3个方言。川黔滇方言内部比较复杂,又分川黔滇、滇东北、贵阳、惠水、麻山、罗泊河、重安江等7个次方言,有的方言或次方言还分土语。在国外分布于越南、老挝、泰国等国靠近中国云南省的地区,使用人口有数十万,与中国苗语的川黔滇方言相同。

语言特征:语音方面,苗语声母多,韵母少。除黔东方言外,有带鼻冠音的塞音、塞擦音声母,如mp、mph、n堭、n堭h、nt、nth等。只有一个鼻音韵尾,接前元音时读-n,接后元音时读-嬜,没有塞音韵尾。有和汉语相同的声调系统。古苗语分平、上、去、入四声。现在除罗泊河次方言外,四声因古声母的清、浊各分化为阴、阳两调,分化以后又有合并现象,例如湘西方言西部土语,阴入并入阴上,阳入并入阳上。语法方面,主语在谓语前,宾语在作谓语的动词后。名词作领属性修饰语时在中心词前,作限制性修饰语时在中心词后;代名词、数量词组作修饰语时在中心词前;指示词、形容词、动词作修饰语时在中心词后(多数地区表示“好”、“坏”、“旧”的形容词作修饰语时在中心词前);状词非常丰富,其作用是修饰形容词和动词,表示速度、响声、状态、颜色、味道,状词作修饰语时在中心词后。词汇方面,单音节词较多,多音节的单纯词很少。有极为丰富的四音格结构,其中有的是词,有的是词组。有相当多的汉语借词。苗族在历史上没有本族文字。1905年,英国传教士S.柏格理与苗族人士杨雅各等为滇东北次方言创制了一种拼音文字,通称柏格理苗文。1956年根据苗语方言差别较大的情况,创制了湘西、黔东、川黔滇3种方言文字并改革了滇东北的柏格理苗文。4种苗文都采用26个拉丁字母。老挝、泰国的传教士也曾为当地苗族创制了一种拉丁字母式的苗文。

柏格理用苗文书写的马可福音(1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