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陵

中国汉高祖刘邦和皇后吕雉的陵墓。在陕西省咸阳市渭水北岸的北原上怡魏村之南。公元前 195年刘邦死,葬于长陵;公元前 180年吕后死,合葬于长陵。1956年以来考古工作者曾进行多次调查。1965年发掘 4号陪葬墓南的陪葬坑,出土大批彩绘兵马俑。1971~1976年发掘4、5号陪葬墓。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吕后陵在高祖陵东南。二陵相距 250米左右。大小形制略同,皆呈覆斗形。根据现存遗迹测得:高祖陵东西长165米,南北宽145米,高32米,顶上东西长40.5米,南北宽15.3米。吕后陵东西长148~157米,南北宽129~132 米,高31.8米,顶部东西长38.7米,南北宽17.5米。积土约32万立方米。

长陵刘邦墓

陵园建于高后六年(公元前182),平面略呈方形,南北长1000米,东西宽 900米,没有明显的门阙遗迹。四面墙壁均有遗存,以西墙保存较好,地面尚留存有长600米、高3米、宽6米左右的一段。西门门迹宽23米。园内陵冢北边和南边发现有大型夯土台基、排水管道等建筑遗址多处。出土“长陵西当”、“长陵东当(瓽)”瓦当。推测东园和东园建筑当在陵园和陵邑的两侧。

陵邑在陵园之北,南墙利用陵园北墙西段。平面呈长方形,南、北、西三面有墙,东面无墙。南墙长1194米,西墙长2200米,北墙长1300米。地面保存好的段落,墙基宽10米,高2~6米不等。墙基挖基槽,深约2米,上部为版筑,夯筑坚实。三面城垣各开一门,南北二门相对,西门辟于西城垣中央,门道有路土遗迹。

陪葬墓在长陵东面,由陵园东门到泾河岸,广延7.5公里。据记载,西汉初年的著名大臣萧何曹参张良周勃等人均陪葬长陵。现存墓冢70多座,位次排列整齐有序,前后左右的行列间距也大体相当。有南北并列的,也有东西并列的;墓道有直的,也有曲折的;冢形有单冢、双冢、三连冢。长陵及陪葬墓周围,都有许多陪葬坑,系祭祀奉献典仪所遗留。

在长陵邑、陵园和陪葬区范围内都发现有汉代遗物,常见的有砖、瓦、瓦当、水管道、铁铲、铁夯头等,其中以瓦当为最多。当面有圆形和半圆形、带字的和图案花纹的等。圆瓦当以花纹图案为主, 半瓦当多为素面。带字圆瓦当有“长乐未央”、“长生无极”、“长陵西当”、“长陵西神”、“长陵东当”、“长陵东瓽”等。陶水管有圆筒形和五角形两种。砖有方形和长方形两种。最常见的花纹是回纹、菱形纹和柿蒂叶方印纹等。戳印在砖瓦上的陶文有 “宫平”、“宫二”、“宫三”、“大三十”、“右三十”等。

已发掘的杨家湾汉墓是两座并列的夫妻合葬墓,南边(4号)墓大,北边(5号)墓小,推测夫墓在南,妻墓在北。两墓形制相似,墓道呈曲尺形,墓室和墓的边壁有多级台阶,内有木构建筑。4号墓遭焚毁,原貌不明,墓道有陪葬坑 7 个。5号墓葬具为一棺一槨,槨的周围及底填塞木炭。两墓均遭严重破坏,出土随葬品有彩绘陶器、陶俑和车马饰。陶仓里盛储谷子、小麦、菜籽等。墓室内各发现 200余枚玉片,形状有三角形、梯形、长方形、菱形等。质地为白玉、碧玉、墨玉等。个别玉片的四角小孔内还残留有银丝,据此推断,死者当穿“银缕玉衣”。墓主人可能是西汉文帝、景帝时间 (公元前179~前141)一个地位很高的军事将领。有的学者认为他可能是周勃或周亚夫

1965年在 4号墓南70余米处的11个陪葬坑中发现大批彩绘陶俑,有骑兵俑583件、步兵(含少数乐俑)俑1965件、彩绘盾牌模型 410件、鎏金车马饰1110件。兵马俑(见咸阳汉代兵马俑)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参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