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汶口文化玉器

中国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遗址中发现的玉器。最早于1959年在山东省宁阳县大汶口遗址发现,出土了铲、臂环、指环、笄、管等玉器。此后,山东省安邱县景芝镇、曲阜县西夏侯、胶县三里河等大汶口文化墓葬中也均有各种玉器发现,多为生产工具和装饰品。

大汶口遗址晚期10号墓出土的玉环佩在死者右臂上,玉铲放在股骨上,玉指环放在坑角处。35号男女合葬墓,玉管戴在女性颈部。胶县三里河墓葬, 璿玑放在胸部,玉琀出于口中。景芝镇2号墓,玉镯戴在左腕。7号墓,玉镯戴在右腕。2号墓玉璧放在胸间,与江苏省新沂县花厅村墓所放位置一致。2号墓玉坠放在胸间。1号墓玉珠放在颔下,与西夏侯墓出土位置一致。玉器也见于遗址地层中,江苏省邳县刘林遗址上层出土有玉饰,表明这些玉器大部分为生前装饰品。

出土玉器的种类有玉铲、玉璧、玉镯、璿玑、玉环、指环、玉珠、玉珮、玉坠等。其中玉铲,一件窄梯形,平顶,直刃,顶下有管钻孔,墨绿色,很艳丽,长 19厘米;另一件亦属窄梯形,平顶两角微圆,凸刃,顶下有漏斗状孔,米黄色,玉质有瑕,刃部锋利,长11.8厘米。两件均出自大汶口。玉璧,不甚圆,中孔稍小,质地坚硬,白色透绿,外薄里厚,孔一面径大,一面径小,外径6.9厘米,孔径3.5厘米,周壁厚0.55厘米, 见于景芝镇。璿玑,像玉璧,周缘有三牙,距离相等,外径约6厘米。玉镯,一种宽带式,白色带黑斑,外径 6.5厘米,见于景芝镇,刘林也有此式, 通体光滑, 孔内壁较直;一种宽带亚腰形,外径 6.5厘米,也见于景芝镇。玉环,一大型,肉宽而薄,中有大孔,用做臂环;另一种小型,其中一件正圆形,器薄,中间孔小,对钻孔,见于刘林;另一件扁薄正圆,肉宽孔小,墨绿色,见于大汶口。玉指环,中有孔可入指, 环较宽,横剖面椭圆形,管状玉珠,有的呈短鼓形,有的呈长鼓形,对钻孔,色白。玉珮,鸡心形,上有3孔可系绳。玉坠,第1种圆柱形,横剖面圆形,一端磨出的锥形柄,上有小孔可缀系,另一端磨成钝夹,长约5厘米;第2种方柱形,横剖面正方形,上端有锥状柄,下端方而尖,均见于大汶口;第3种条形,平顶下有圆孔,长的8.5厘米,短的3.7厘米,见于景芝镇。

玉器的颜色有墨绿色、翠绿色、淡黄色、鸡骨白色、白色带黑斑。山东邹县、莱阳县均产玉,所以这些玉器的玉料可能产自当地。

这些玉器中,玉铲是代表形器,表明当时对生产的重视,也带有一定的象征性。此时尚未出现玉琮,而多玉环、玉坠等装饰品,这是大汶口文化玉器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