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论宗

中国隋唐时代佛教宗派。因据印度龙树中论》、《十二门论》和提婆百论》三部论典创宗而得名。又因其阐扬“一切皆空”、“诸法性空”而名空宗或法性宗。后秦鸠摩罗什传译《三论》,盛倡龙树、提婆之学,为创立三论宗奠定了理论基础。其弟子僧肇撰《不真空论》等,阐发万物缘生性空的理论,进一步确立了三论宗义。后来,南朝刘宋时僧朗将鸠摩罗什、僧肇的学说传入江南。僧朗弟子僧诠,僧诠门人法朗,数代相传,教义渐趋成熟。法朗门人吉藏集鸠摩罗什、僧肇、僧诠、法朗等人的三论学说的大成,创立三论宗。吉藏门下有慧远智、硕法师等,硕门人有元康,继续弘扬“三论”。但是流行不久,该宗即渐趋衰微。

三论宗的基本思想是“一切皆空”论、二谛说和中道观。

“一切皆空”论

龙树说:“未曾有一法,不从因缘生,是故一切法,无不是空者。”“一切法”,即宇宙万物。意谓宇宙间的一切事物,无一不是各种“因缘”的合成体,离开因缘,便无一切事物。宇宙万物由于是各种“因缘”合成,只是假相,没有真实的“体性”,因此都是“空”的。“空”并不等于什么都没有。由各种因缘而生起的宇宙万物的现象是有的,虽是“假有”,但终究还是有的;所谓“空”是现象的“体性”空。僧肇认为,缘起有并非真有、实有,而是“假有”;“假有”即“不真”,“不真”故“空”。这是三论宗的虚无主义世界观

三论宗认为,不仅现实世界是空,彼岸世界也是空的。“生死及涅槃,二俱无所有”。“生死”,即“出道轮回”,实指现实世界。“涅槃”,指佛教追求的彼岸世界的最终归宿处。此岸世界的“生死”和彼岸世界的“涅槃”,都是“空”的。“若当有法胜于涅槃者,我说亦复如幻如梦!”若果还有胜过涅槃的,也同样是“空”的。

“二谛”说

龙树认为,“诸佛依二谛,为众生说法:一以世俗谛,二第一义谛。若人不能知,分别于二谛,则于深佛法,不知真实义”。“世”生灭不息,“俗”虚假不实。这里的“第一义”,也称“胜义”,含有最高、究竟、彻底、最胜等意思。“谛”,意谓“真实”宇宙万有。其意是说现实世界,都是虚假不实的“世俗”之法,而愚昧无知的凡夫,却误认为是“有”,是“实”(“谛”)。具有智慧的“菩萨”圣者,则能洞知“世俗”之法都是“空无自性”的,此种“自性空”义,是最真实(“谛”)的。一切诸佛都依照“二谛”为众生说法。如若不能真正了知、分别“二谛”的道理,就不能洞知甚深佛法的“真实”之义。吉藏撰写 3卷本的《二谛义》,阐发“二谛”说,宣扬唯心主义的认识论。

“中道”思想

龙树说“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因缘所生法”,指宇宙万物。由众因缘而生起的宇宙万物,是没有“自性”的,所以是“空”的;宇宙万物,虽无“自性”,却有假相,所以又都是“假名”有;“空”则非常、非有,“假”则非断、非空,所以称为“中道”。吉藏说:“二是假名,不二为中道;中道即是实相。……不二(而)二,名为二谛,二(而)不二,(名)为中道。”“不二”是谓二者不可偏废,这也就是“中道”。而“中道就是实相”,即既“空”又“假名”有,反映了世界的真实相状。这是通过相对主义论述的唯心主义。

吉藏门人、朝鲜僧人慧灌将三论宗学说传入日本。此后慧灌弟子智藏、智藏弟子道慈相继来中国学三论学说,回国传播,使此宗在日本奈良时代极为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