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济各会

天主教托钵修会之一。一译法兰西斯派。拉丁文名Ordo Fratrum Minorum,意为小兄弟会。因其会士着灰色会服,又被称为灰衣修士。1209年意大利阿西西城富家子弟方济各(一译法兰西斯)得教皇英诺森三世的批准而成立。1223年教皇洪诺留三世批准其会规。提倡过清贫生活,衣麻跣足,托钵行乞,会士间彼此互称“小兄弟”。效忠教皇,反对异端,中世纪时曾为教皇兜售赎罪券而到处游方。

初创时,会内不置产业,靠乞食为生。后会规松驰,在城市中建立住院,积聚大量财产。内部为此意见不一,引起纷争,从而分裂为守规派、住院派、嘉布遣派三个支派。后守规派进行改革,自称方济各派,16世纪起通过传教向外发展。方济各的同乡女子克拉拉创建的女修会,倡导隐修,称方济各第二会,又称克拉拉会。后也分裂成数派,并参加传教活动。还有为在俗教徒而设的第三会,入会者不必出家,唯在修会指导下安贫乐道或解囊布施,过清贫生活,这对当时社会有较大的影响。

该会重视学术研究及文化教育事业,著名学者如波拿文都拉、罗杰·培根、J.邓斯·司各特等皆出于该会。中国元代时,该会约翰·孟高维诺等曾多次从陆路到中国,在北京、泉州等地设立教区,建造教堂,时称也里可温。明代中下叶,又从海上进入闽浙一带。清代中叶以后在中国辖有众多教区,主要传教于鲁、晋、两湖、陕、甘等地。近年来,传教的主要方向为非洲。在拉美教会和解放神学家中也不乏其会士。

参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