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

中国一所文理科综合性大学。 设立在四川省成都市。1905年创办,最初称为四川省城高等学堂、四川省通省师范学堂和五大专门学堂。辛亥革命后,改称四川高等学校、成都高等师范学校和国学、法政、外国语、工业、农业专门学校。1926年前后,演变为国立成都大学、国立成都师范大学、公立四川大学。1931年这三所大学合并定名为国立四川大学,设有3个学院11个系2个专修科。抗日战争时期,于1939年迁往峨眉山麓,1943年迁至现址。1949年底,学校有6个学院25个系2个研究所。

四川大学具有现代化设备的外语教学楼

四川大学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朱德、郭沫若、巴金等早年曾在此就读。吴玉章张澜曾担任校长。恽代英等曾在校读书和任教。辛亥革命时期,在推翻清王朝的斗争中,许多校友作出了自己的贡献。1919年“五四”时期,学校前身成都高等师范学校是当时四川学生运动的主要中心。20年代中期,学校即成立了中国共产党的基层组织。30年代后期,党的组织已发展为总支部,并在四川学生中首先响应“一二·九”运动,推动四川地区抗日救亡运动的开展。40年代后期,在四川地区掀起波澜壮阔的学生运动,有力地配合了解放战争

1949年以后,学校继承和发扬了学风朴实、治学严谨的优良传统,在教学和科研上充分考虑国家需要,同时重视对西南地区的政治、 经济、文化、 历史、民族、社会、宗教和著名人物的研究,以及对与西南地区毗邻的南亚诸国的研究,逐渐形成了一批重点学科。学校在社会科学方面,既重视中国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的研究,又注意理论和现状的探讨,1977年以来已出版了 100多部专著。在自然科学方面,既重视基础理论,又重视应用科学,1977~1983年,学校有76个自然科学项目获得重大科技成果奖。

1949~1983年,学校为国家培养了 24000多名本科生和研究生

1984年,学校设14个系(31个专业):中文系、历史系、外文系、法律系、哲学系、经济系、国民经济管理学系、图书及情报科学系、数学系、物理系、化学系、生物系、无线电系、计算机科学系。有33个学科和专业招收研究生。本科生学制均为4年,研究生学制为2~3年。此外,学校还办有夜大学、干部专修班和各类进修班、培训班等。1983—1984学年在校学生6500余人(包括研究生 228人);全校有教师、专职科技人员1584人,教师中有教授、副教授224人,讲师802人。

学校设有 8个研究所:原子核科学技术研究所、数学研究所、南亚研究所、人口研究所、汉语言文学研究所、历史研究所、宗教研究所、古籍整理研究所。另外各系还有一些独立的研究室。教育部下达的专职科研人员编制是650人。

学校图书馆藏书刊 170多万册。学校还有较大型的历史博物馆、动植物标本室和分析测试中心。学校还拥有5台加速器等设备。(见彩图)

四川大学物理系的光学图象彩色编码装置 四川大学原子核科学技术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