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克文化

西亚铜石并用时代晚期文化。因最早发现于伊拉克境内的古城乌鲁克而得名。主要分布于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年代约当公元前第4千年后半叶,晚于欧贝德文化,约于前3100年为杰姆代特奈斯尔文化所取代。主要遗址有乌鲁克遗址(12~4层)、 埃利都遗址尼普尔城址等。

该文化流行轮制的红色或灰色磨光陶器,有的饰以简单刻纹,器形以高柄长嘴的钟形罐为主。金属制品的盛行也是这一时期的特色,主要为矛、棍棒头等铜制武器及金银制容器等。石斧、石刀等石制生产工具和陶镰仍继续使用。居民从事农业和畜牧业,已知人工灌溉。手工业、特别是制陶和采石日益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行业。这一文化的雪花石膏雕像也十分精致。

这一文化的神殿建筑较欧贝德文化的规模更大,以神庙为中心,出现了大规模的聚落,并向城市发展,奠定了苏美尔时代城市的基础。这种聚落址以乌鲁克为最著名。 其第6层时的城区面积不小于0.81平方公里。其中官方建筑物、园地墓地和民房各占三分之一。神庙建筑物集中在伊安纳塔庙和天神安努塔庙区。前者的代表性建筑是石庙、红庙、迷宫和镶嵌厅。镶嵌厅筑于台基之上,大厅的柱廊由两排直径达2.62米的柱子拱立,围墙以红、白、黑色的圆锥形镶嵌物装饰。这些建筑物的宏伟的规模和高超的镶嵌装饰技术,反映了当时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尤其是这一时期产生了美索不达米亚地区最早的象形文字。在基什城址附近的奥海米尔岗发现一小块石板,其两面以直线刻画出表示各种事物的图画符号,其中可以辨识的有人的头、手、脚等,年代约为前3500年,这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文字。目前已发现乌鲁克文化的象形文字共有2000多个,大多书写在泥板上。

乌鲁克文化的雪花石膏人头雕像 布拉克遗址出土

乌鲁克文化晚期,财产和社会分化已很明显,氏族制度开始崩溃,逐渐向阶级社会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