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会计

现代会计的一个分支。当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跨越国境时,以国际经济业务为对象而进行的企业会计。又称跨国会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跨国企业的崛起而形成,目前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对其涵义、内容和研究方法,认识上存在较大分歧。国际会计的先驱者T.R.韦立许、C.G.艾弗里和H.R.安德森三人,曾于1971年撰文,把不同观点归纳为三个不同的定义:

(1)指全世界通用,普遍地可为一切国家所接受和采纳的会计原则和方法;

(2)指一切国家各种会计原则和实务的集合;

(3)指国外附属企业或机构的会计。

一般认为,国际会计的主要内容有:

(1)国际会计准则的研究和运用。

(2)外国货币业务的会计处理。包括外币收支折合为会计本位货币,计量外国货币中的通货膨胀因素,外币会计报表的换算,以及外汇风险的管理等。

(3)跨国企业内部国际转移价格的制订。即制订相互提供的商品、原材料、供加工组装的零件和部件、机械装备、技术资料,以及各种劳务的价格的原则、方法和程序。

(4)国际税务会计。

(5)国际合并报表的编制等。

各国通过自己规定的法令、条例、会计制度或公认会计原则,对企业会计提出一定的要求。为了提高会计报表资料在国际间的可比性,协调各国会计实务中的分歧,使国际会计有所遵循,由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制定公布了一些国际会计准则;联合国的“国际会计和报告准则政府间专家工作组”到1985年止,已举行了三次会议,讨论各国共同关心的重大会计问题,审议和协调会计准则。

有人认为,国际会计除包括上述内容外,还要比较各国的会计制度、原则和方法。通过比较,既指出各项会计原则和各种具体会计方法的异同,也揭示国际经营环境由于各国政治、社会、经济、文化上的差别,对会计原则和制度产生的影响。比较会计的知识,有助于跨国企业正确组织其国外分支、附属机构的会计工作,有助于作出有效的经营决策,也有利于会计师执行国际性的会计、审计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