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友如(?~1893?)

中国清代画家。名嘉猷,字友如,元和(今江苏省吴县)人。幼时家贫,父母早亡,寄食于伯父家。喜好绘画。邻里有一画师,开科授徒,吴友如经常在旁窥视,返家默记画稿,反复练习,十分刻苦。稍长,进入苏州山塘画店,接触到钱杜改琦费丹旭、 任熊、沙馥、钱慧安等人作品,开阔了眼界,悉心观摩描绘,画艺进步很大。后为吴太元画店、吴锦增画店及桃花坞年画店绘制画稿。咸丰(1851~1861)、同治(1862~1874)间太平军与清军发生激战,苏州山塘一带画店均被焚毁。他往来于无锡、常熟等地卖画。光绪十年(1884)应上海点石斋书局之聘,任《点石斋画报》主笔,创作了大量时事新闻和风俗题材的绘画。约于光绪十七年应征召北上京师为宫廷作画。次年于上海自办《飞影阁画报》。十九年应曾国荃之请,画了粉饰清廷镇压太平天国的《绣像剿逆图》并石印出版。

吴友如的绘画以描绘市井风俗、时事新闻为主,大则如中法战争、中日台湾之战,小则有邻里斗殴、怪闻趣事,还有不少反映西方科技新事物的画幅。为适合石印制版,所画均以线条描绘,黑白分明,画风工整,构图繁复。仕女形象消瘦柔弱,面部画法受同时代画家沙馥影响,称为“沙相”;建筑物、舟车的描画吸收了欧洲焦点透视的方法。是一位将传统民间艺术与新的石印技术结合的画家,也是近代著名的新闻、风俗画家。

由吴友如任主笔的《点石斋画报》,由英国人美查开办的点石斋书局印行,创刊于光绪十年五月,每月出3册,每册8页,封面用彩色纸,图画为连史纸石印,随《申报》附送,每12册为1辑。其他作者有张志瀛、田子琳、金蟾香、何明甫、符艮心、周暮桥、金耐青、戴子谦、马子明、顾月洲、贾醒卿、吴子美、李焕尧、沈梅波、王剑、管劬安、何元俊、金庸伯等。内容大致可分为6类;①帝国主义的侵略和中国军民的反抗;

(2)清末统治者的腐败;

(3)民间疾苦;

(4)上海市民生活百态;

(5)民间传说故事;

(6)世界大事、域外风情。全部作品约4000余幅。继之而起的还有《飞影阁画报》、《飞影阁画册》、《新世界画册》等多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