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岳庙

中国古代祭祀建筑。位于今河南省登封县东,现存建筑多为清代所建。源于原始社会的自然神崇拜在中国封建社会仍得以继承并被规范化,其中也包括对于国内名山大川的崇拜。中岳即嵩山,又称太室,秦时已有太室祠,历代延续,并多次迁移,唐开元(713~741)年间始迁至现处。宋金至明清又多次重修,是皇家的祠庙。

庙内现存《大金承安重修中岳庙图》碑,忠实地反映了金承安(1196~1200)时中岳庙的面貌,是建筑史的重要资料。据图碑所载,当时的中岳庙基地为纵长方形,建筑作对称布局。庙前临横街,街南正中建重檐方亭,与街北3座棂星门相对。棂星门左右以院墙连东西偏门,墙内是庙的外院。庙本体正面以廊庑连接下三门、东西掖门和两座角楼;其他3面都是高墙,每面各开1座门,后部两角也有角楼。下三门内为一横院,院中有火池及碑楼,院北布局为左中右3路,以中路为主。中路前沿正中为中三门,门左右为廊,门内横院有两座井亭,左右庑上各建两殿,分祀东、南、西、北四岳。院北为日字形廊院,居前一院最大,方形,是全庙主体。由前至后沿中轴线在日字的每一横上分别建上三门、峻极殿和寝殿。峻极殿9间,重檐四阿顶,建在高台基上, 殿后以中廊与寝殿连成工字,殿前院中有隆神殿、竹丛和路台,路台左右各有1座乐亭。左、右两路窄长,各有一些次要建筑院落。庙北山顶上有塔1座。

《大金承安重修中岳庙图》碑

金代中岳庙的总体布局与金刻山西万荣汾阴后土祠庙像图碑十分相似,其主体日字形廊院部分与元刻《孔氏祖庭广记》中的《金阙里庙制图》及明刻《济渎北海庙图志碑》(在河南济源县济渎庙内)也甚一致。以上各庙的主体大殿与寝殿都连成工字形,也常见于宋金元的宫殿建筑中。它们充分反映了宋金时代皇家祠祀建筑及其他大型建筑群的布局规律。

中岳庙还存有两通清康熙、乾隆时的庙像图碑,反映了不同时期的建筑变迁。现存中岳庙庙门天中阁是面阔 7间、重檐歇山顶的城楼式建筑,与北京天安门相像。庙内主体建筑中岳大殿面阔9间;重檐庑殿顶。以上2座建筑都是清代官式建筑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