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释文

解释儒家经典文字音义的书。唐代陆德明撰,凡30卷。书籍有音义创始于汉末魏晋之世,作者既众,互有不同。儒家所尊崇的五经以及《孝经》、《论语》之类,经师所作的音训最多。不过语有南北,音有楚夏,未能一致。陆德明在自序里说:“余少爱墳典,留意艺文,虽志怀物外,而情存著述。粤以癸卯之岁,承乏上庠,循省旧音,苦其太简。……遂因暇景,救其不逮。……辄撰集五典、《孝经》、《论语》及《老》、《庄》、《尔雅》等音,合为三祑,三十卷,号曰《经典释文》。古今并录,括其枢要,经注毕详,训义兼辨。”从这些话可以知道他的书作于南朝陈后主至德元年癸卯 (583)任国子助教的时候,他这部书不仅详记古今经师的注音(反切),而且经注并举,兼明义训。他不仅注解儒家的经书,而且也撰《老子》、《庄子》的音义。因为《老》、《庄》的著作在晋宋时代是比较盛行的。《尔雅》是解释语词名物训诂的书,旧日注家很多,所以更有必要集录在一起,为读经之助。

陈代以前先儒作音,大多只给经文注音,不给注文注音。所音经文则都录出经文全句。陆德明一改旧章,既注经文读音,也给注文加音,各书先标明篇章,然后摘字,标明音义,遇到必须分别的才全录文句。惟有《孝经》是当时童蒙开始要读的书,《老子》传本众多,文有差异,所以这两种书特标全句。他对前代的书音颇有斟酌,大体都照顾注者所理解的原书文义来采录读音。凡是典籍常用,他又认为合理合时的写在前面。其他音读,苟有可取,一并登录,标明氏姓,以免相乱。这种作法,成为后来作音义书的楷式。陆德明生在陈末,所见古书极多,所以能兼综各家,经他采录的有230多家。书中卷首叙述《周易》、《古文尚书》、《毛诗》、《三礼》、《春秋》三传、《孝经》、《论语》、《老子》、《庄子》、《尔雅》诸书的传受和注解的人极为详备,是研究古籍流传历史的重要参考资料。诸书的作者姓名、地望、官职都有记载,或详或略,都可以补史传的缺失。书中记载的音义对考证晋宋以后音韵的变迁和古代词义的转变以及一字的多音多义都有很大用处。这是一部极有价值的语言资料书。

陆德明著《经典释文》

《经典释文》在清代有徐乾学(1631~1694)《通志堂经解》刻本和卢文弨(1717~1795)抱经堂刻本,两者同出于明末的叶林宗的影宋抄本。叶抄是依钱谦益绛云楼所藏宋本移写,其中颇有脱误。清内府藏有南宋刻本,以前不为人所知,现为北京图书馆所藏,可刊正清刻本的错误处极多。又敦煌石室所出古籍中有《释文》十几种,可供校勘。《释文》原书本兼载音义,宋以后传本多存音删义,大失原来陆德明著书本旨。近有黄焯《经典释文汇校》本,以《通志堂经解》本为底本,既集录清人的校证,又与唐写本和南宋刻本比勘,极为详备,为读陆书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汇校》于1983年由中华书局出版。

参考书目
  1. 吴承仕:《经典释文序录疏证》,原北平中国学院国学系印,1933。1984年中华书局有重印点校本。
  2. 黄焯:《经典释文汇校》,中华书局,北京,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