蜻蜓

概况

异名:虰、负旁(《尔雅》),(《淮南子》),蝍蛉(《方言》),桑根(《说文》),胡蝶(崔豹《古今注》),狐梨(《尔雅》郭璞注),蜻蛉(《别录》),诸乘(《本草经集注》),蜻虰、纱羊(《纲目》),青娘子(《东医宝鉴》)。

基源:蜓科马大头属动物大蜻蜓的全虫。

原动物:大蜻蜓Anax parthenope Selys,又名马大头(青海)、绿蜻蜓(新疆、云南)。

历史:本品原名“蜻蛉”,始载于《神农本草经集注》。《纲目》载:“蜻蛉,大头露目,短颈长腰恇尾,翼薄如纱,食蚁虻,饮露水。”以上所述,蜻蛉与今用蜻蜓相吻合。

形态:为大型蜻蜓。除面黄、腹棕外,全体大都带绿色,额顶部有一深褐色宽的“}”形横带。额两侧及横带之后有许多黑色纤毛。复眼巨大,胸部淡绿色,脊突及足基之上为棕色。翅膜质,发达,透明。静止时四翅平伸,翅膜上常有轻微金黄闪光,前缘及翅痣黄色,腹部背面褐色,侧面黄色,腹基部膨大并带蓝色,腹背中央有不高但很明显的锯形纵脊,腹侧及腹下两侧各有锯形纵脊纹一条。(图见《中国动物药》.100页.图109)

生境与分布:夏秋间飞行于原野及水边。几乎遍及全中国各地。

生药

采集:夏、秋季用纱网捕捉,处死,晒干或烘干。

药性

性味:①《别录》:“微寒。” ②《日华子本草》:“凉。”

功效:益肾强阴。

主治:肾虚遗精.阳痿。 ①《别录》:“强阴止精。” ②《日华子本草》:“壮阳,暖水脏。” ③《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息风镇惊。” ④《陆川本草》:“治肾虚阳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4只,或研末。(注)《本草经集注》:“蜻蛉有五、六种,今用青色大眼者。其余黄细及黑者不入药用。”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蜻娥展势丹(浙江中医杂志 1989;(1))治阳痿:大蜻蜓(青大者良,红者次之,余更次之。去翅足,微火米炒)20对,原蚕娥(去翅足,微火米炒)15对,大蜈蚣(不去头足,酒润后微火焙干)5条,露蜂房(剪碎酒润,略炒至微黄)、生枣仁、酒当归、炙首乌各20g,丁香、木香、桂心各10g,胡椒5g。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15丸。或为散,每服10g,每日2~3次,空腹以少许黄酒送服。

单方应用:①《中国药用动物志》:“治阳痿:蜻蜓晒干,研为末,每日7~10g,分吞。” ②《福建药物志》:“治咽喉肿痛、百日咳:蜻蜓3~5只,入丸散用。”

医药家论述

陶弘景《本草经集注》:“蜻蛉有五、六种,今用青色大眼者。其余黄细及黑者不入药用。”

参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