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茄

概况

异名:天茄(《救荒本草》),天茄子(《植物名实图考》)。

基源:为旋花科月光花属植物丁香茄的种子。月光花属全世界6~7种,中国有3种,栽培或野生。

原植物:丁香茄Calonyction muricatum(L.)G.Don.

历史:《纲目》记载牵牛子条谓:白者人多种之,其蔓微红,无毛有柔刺,断之有浓汁,叶团有斜尖,如山药茎叶,……,其核白色,稍粗,人亦采嫩实,蜜煎为果食,呼之天茄,因其蒂似茄也。李时珍以为牵牛子之白者,其实就是本品。《植物名实图考》载:“天茄子《救荒本草》谓之丁香茄(注:幼果)作蜜煎,叶可作蔬。……”据上述,天茄、天茄子、丁香茄应是同一植物。

形态:一年生粗壮缠绕草本。茎圆柱形,具侧扁的小瘤突,幼枝绿色,老枝污红色。叶柄较长;叶片心形,具长的锐尖头或尾状尖,上面草绿色,具稀疏平展的微柔毛或无毛,脉稍突出,下面稍苍白色,具密集的露状小点,脉极突出。花美丽,紫色,腋生,单一或组成腋生具少数花的卷曲花序,总花梗短而粗;花梗粗厚、肉质、棒状,结果时具丰富的乳汁,果熟时极增粗;萼片卵形,肉质,无毛,背面龙骨状凸起,边缘苍白,膜质透明,外面3片具肉质直立的长芒,内面2片较小,芒较短,果熟时萼显著增大;花冠较小,紫色或淡紫色,多脉,管长圆柱形,长2~3cm,上部宽展,冠檐漏斗形状,花冠裂片三角形,顶端渐尖,长0.7~1cm;雄蕊及花柱不伸出或微伸出;雄蕊花丝长,花药大,基部心形;花盘浅杯状;子房无毛,2室,4胚珠;柱头大,2球状。蒴果球状卵形,具锐尖头。种子4,大而平滑,三棱形,背拱,侧面平,黑色,无光泽。花果期9~10月。(图见《中国植物志》.第64卷.第1分册.108页.图版22.3-4)

生境与分布:生于海拔580~1200m的灌丛中,或河漫滩干坝上。河南、湖北、湖南有栽培,云南南部有野生。

化学性质

含3种甾体化合物:促脱皮激素(α-Ecdysone)、罗汉松甾酮A(Makisterone A)、羟基促脱皮甾酮(Crustecdysone)[1]。还有麦角醇(Lysergol)裸麦角碱(Chanoclavine)[2],半乳甘露多聚糖(Galactomannan)。(含有1∶1.8的D-半乳糖和D-甘露糖[3])。

参考文献

[1] CA 1972;11:162109j 。
[2] Nature 1966;212:618 。
[3] Phytochemistry 1967;6:605。

药性

性味:苦,寒。

主治:叶用于胃脘痛;种子外用治跌打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