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哈马

拉丁美洲加勒比地区的岛国。位于西印度群岛最北部,由700多个大小岛屿和许多岩礁组成,自西北向东南绵延1200多公里。介于西经72°37′~79°35′、北纬20°50′~27°25′间,西距美国佛罗里达半岛90多公里,是自北美大陆东岸和西欧通往墨西哥湾、加勒比海地区和巴拿马运河的航线必经之地。主要岛屿有新普罗维登斯岛、安德罗斯岛、大巴哈马岛、伊柳塞拉岛等。全国面积13935平方公里。人口 23.1万(1985)。仅22个岛屿有人居住。85% 以上是黑人。居民多信奉基督教,英语为官方语言。全国划分为10个地区,首都拿骚

各岛均为石灰岩岛屿,地形以海拔不过数米的平坦低地为主,仅在各大岛的东侧有由古老沙丘固结而成的、高数十米的长条状小丘链。沿海大都有珊瑚礁,岛上无常流河,沿海低地多沼泽。地表土层瘠薄,不利于发展农业。热带海洋性气候,常年温和,各月平均气温21~27℃,盛行东北信风,年平均降水量1200毫米。北部各岛降水较多,地下水储量也较丰富,自然植被以松林为主,但现大部已被砍伐;南部各岛年降水量不足1000毫米,地下水储量有限,自然植被多为硬木灌丛,有些地方甚至岩石裸露,夏秋两季受飓内侵袭。岛上的白色沙滩、清澈的海水和宜人的气候,是发展旅游业的有利自然条件。

巴哈马群岛东侧的圣萨尔瓦多岛(又名华特林岛),是哥伦布首航美洲登陆的第一个地方(1492年10月12日)。此后25年内,西班牙殖民者把群岛上的印第安居民全部劫虏到海地岛去作苦役,由此群岛荒无人烟达100多年之久。17世纪后半期英国殖民者来此后,不断贩入黑人奴隶作劳动力,遂使现有人口中以黑人为主。1783年正式归属英国。1973年独立。

英国统治时期,曾先后在不同岛屿上发展棉花、西沙尔麻和菠萝种植园经济,但受自然条件和当时耕作技术的限制,以及国际市场竞争的影响,都只兴盛一时而迅即衰落。粮食作物产量一向有限,居民普遍从事渔业以补食物不足。

20世纪50年代以后,在航空事业迅速发展的基础上,以吸引北美大陆游客为主的旅游业很快发展,每年游客自50年代初期的数万人,增加到1983年的225万人。70年代初期以来,旅游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旅游收入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70%以上,全国就业人口的2/3以上都直接或间接与旅游业有关。以拿骚为中心的新普罗维登斯岛和以弗里波特为中心的大巴哈马岛,是全国主要游览地。金融业发达,为国民经济第二大部门,到1980年底,有300多家外国银行在巴哈马设立分支,大部分集中在拿骚。

图

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了其他经济部门如交通运输业建筑业、农业的发展。各岛共兴建21个机场,其中拿骚和弗里波特郊区有大型国际机场,游客往来方便。公路总长3350公里。新普罗维登斯、安德罗斯、大阿巴科和伊柳塞拉等北部大岛上开辟了大型农场,专门生产满足游客所需的各种副食品,面积最大、地下水储量最丰富的安德罗斯岛上辟有全国最大的专门生产蔬菜的现代化农场,大阿巴科岛上也辟有专门生产蔬菜的大农场。鸡蛋、肉鸡、牛奶、蔬菜等基本自给。粮食仍靠进口。

最近20多年来大巴哈马岛经济发展较快,现在旅游业仅次于新普罗维登斯岛,工业已居全国首位。自1959年在岛西端修建的人工深水港-弗里波特港开放以来,已在港口附近建成了拥有水泥厂、石油化工厂、制药厂以及大型炼油厂的工业区。此外,自中东用超级油轮运往美国东海岸各港口的原油,均在该港的深水码头转装普通油轮后运往美国。该港也是北美东部沿海航线上和自巴拿马运河横越北大西洋至西欧航线上的最大加油站。轻工业主要分布在新普罗维登斯岛,有服装、家具、酿酒等厂。

南部各岛经济发展缓慢,历来以晒盐业为主。最南端的大伊纳瓜岛是全国最热和最干的一个岛屿,晒盐业的规模也最大,全国出口的海盐绝大部分产自该岛,主要运销美国。

参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