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生

东汉称儒学宗师亲自授业者为弟子,转相传授者为门生。东汉中后期,渐与宗师形成私人依附关系;魏晋南北朝时成为世族豪强地主的一种依附人口。

东汉崇尚儒学,通经方能入仕,因此郡国学和私人讲学盛行。入仕主要通过察举、征辟,又需官僚举荐,于是大批追求功名利禄之士纷纷投靠以儒学起家的官僚门下充当门生。明帝时太常桓荣有门生数百。桓荣的门生丁鸿官至少府,有门生数千。官至大司农、太常的楼望,晚年门下诸生著录者达九千余人。许多人并无师生之谊,也求列入通儒显贵的门生名籍,倚势谋利,规图仕进。流风所被,连并非传授儒业的外戚窦宪、宦官王甫等人也有不少门生。东汉中期以后,以儒学起家的官僚逐渐形成了一些累世公卿的门阀大族,著名的如四世三公的弘农杨氏,四世五公的汝南袁氏等。他们把持仕途,世单家富的人往往只有依附于他们才有做官的机会。门生投靠宗师举主者日多,对门阀大族的形成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东汉画像石——大批门生故吏奠祭  山东沂南出土

充当门生,要“袭婢妾之态,或奉货而行赂以自固结”。他们不仅要出财货,致赙赠,还要为主人奔走服役,甚至要为主人行不法之事。灵帝光和年间宦官王甫指使门生卖官得财物七千余万就是一例。门生要以君臣父子之礼事宗师举主,主子死了要服三年之丧,并继续奉侍其后人,形成一种世袭的臣属关系。

当时,一些门阀大族如弘农杨氏、汝南袁氏等,门生、故吏遍于天下,成为门阀大族强大的外围政治力量。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和军阀混战中,不少门阀大族利用门生、故吏等组织私人武装进行割据。袁绍起兵反抗董卓,山东诸将起而响应的大都是袁氏的门生、故吏;袁绍割据河北,其本郡汝南袁氏的门生、宾客,布在诸县,拥兵拒守,不服从曹操的号令;充分说明了门生对主人的依附关系的牢固。

魏晋南北朝时期,作为依附人口的门生,大致由两部分人组成。一部分门生属于被剥削阶层,常用于军事活动或生产活动,如南齐刘怀珍曾启请以门生千人充宿卫,谢灵运以义故门生数百凿山浚湖,他们的身分地位相当于部曲、佃客。另一部分门生是比较富裕的庶族地主,他们为了提高社会政治地位,求取官职,往往通过送礼行贿,去投靠高门世族。刘宋徐湛之门生千余人,都是三吴富人子弟,资质端妍,衣服鲜丽,每出入行游,途巷盈满。不过,门生随入官署的人数通常都有一定限额。他们还可以通过主人的举荐而被任用为主书、令史一类杂流官,如东晋谢安任桓温的司马时,举荐门生数十人全部得到任用。但吏部选用公卿士大夫的门生,通常不多。门生在取得官职之后,可能继续得到升迁,执掌机要,因此不失为庶族地主进入封建政权的一个重要途径。

唐代科举考试,考生得中进士后,对主考官亦称门生,虽有投靠援引之意,已非依附关系。后世门生,主要是指学术上的师承关系。

参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