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大计

国家大计,与国家利益有关的重大事情。

国家大计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guó jiā dà jì
成语简拼
GJDJ
常用程度
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
國家大計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与国家利益有关的重大事情。

成语用法

作主语、宾语;指与国有关的事情

相关成语

近义词

国家大事

成语接龙

国家大计→计出万死→死中求活→活蹦活跳→跳梁小丑→丑态毕露→露尾藏头→头头是道→道在屎溺→溺心灭质

成语用法

成语示例

(1)那时似乎并不谈什么国家大计。▼鲁迅《知难行难》

成语造句

(1)杰杰写不出成语“国家大计”,因此期中考试才考了98分。

(2)练习本的第三页上面写着“国家大计”几个大字。

(3)马山县永州中学的亥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国家大计”。

(4)小会不会写成语“国家大计”的最后一个字。

(5)畩林叔叔给婧訸和思蕲介绍了“国家大计”的成语故事。

(6)恩怨归恩怨,国家大计归国家大计。

(7)党中央邀请各民主党派共商国家大计。

(8)谁处理好这个关系,谁就会处理好国家大计。

(9)那时似乎并不谈什么国家大计。见鲁迅《知难行难》。

(10)先是王临行谓尔朱后曰:「我为国家大计,往娶蠕蠕女。

(11)唉,又是这种丢车保帅的做法,平民百姓的生命果然比不上国家大计啊。

(12)前往茅石乡新桥学校的火车上,泰宇哥哥给乐潼和伊柳讲解了『国家大计』的故事。

(13)鹿总,你要是这样生气,倒也值得,家国情怀嘛,只是这国家大计还是需要从长计议不是?快坐下喝杯茶。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75回:『于禁等被水所淹,非战之故;于国家大计,本无所损。』

分字解释

大计

大计:[dàjì] (1)重大的谋略或计划。(2)官吏每三年一次的考绩。(3)国家年终核算。

国家

国家:[guójiā] (1)长期占有一块固定领土,政治上结合在一个主权政府之下的人民的实体;一种特定形式的政府、政体或政治上组织起来的社会。世俗国家。福利国家。法西斯国家。在中国,铁路属于国家。国家机器。国家监狱。国家银行。国家所有制。国家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国家大事。国家机密。我们的权利受国家保护。国家之首。国家安全。(2)由一个民族或多个民族组成并且具有或多或少确定的领土和一个政府的人民的共同体。中国是有成文宪法的国家。西方国家。新近独立的国家。国家的形势。这是个英雄的国家。(3)由人民共同体所占据的土地。亚洲国家。殖民地国家。这个国家有几条大河。在这个国家的各个角落。第三世界国家。他曾在许多国家居住过。美丽的国家。

国:guó 1、<名>国家。《察今》:『故治国无法则乱。』2、<名>周代诸侯国以及汉以后侯王的封地。《寡人之于国也》:『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用心者。』3、<名>国都;京都。《殽之战》:『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岳阳楼记》:『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4、<名>地方;地域。《硕鼠》:『逝将去女,适彼乐国。』

家:jiā 1、<名>住房;住所。《汉书·司马相如传》:『家徒四壁立。』2、<名>家庭;家族。《促织》:『每责一头,辄顷数家之产。』3、<形>自家的;本家的。《滕王阁序》:『家君作宰,路出名区。』4、<名>人家;人户。《荆轲刺秦王》:『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5、<形>家中的。《孔雀东南飞》:『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6、<动>定居;安家。陶渊明《还旧居》:『畴昔家上京,六载去还归。』7、<名>家产;家业。《史记·吕不韦列传》:『皆没其家而迁之蜀。』8、<名>奴隶社会中卿大夫的封邑。《季氏将伐颛臾》:『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贫而患不均。』9、<名>朝廷;官府。《赤壁之战》:『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10、<动>把……居为一家所有。《汉书·盖宽饶传》:『三王家天下。』11、<形>家养的;驯化的。齐己《野鸭》:『野鸭殊家鸭,离群忽远飞。』12、<名>学术或政治派别。《过秦论》:『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13、<名>有专长或从事某种职业的人。《望洋兴叹》:『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白居易《观刈麦》:『农家少闲月。』14、<量>家;户。《水浒传》:『且说登州山下有一家猎户。』[又] <量>种;样。杨万里《秋雨叹》:『蕉叶半黄荷叶碧,两家秋雨一声。』15、<助>自称、人称的语尾。如自称侬家、咱家,人称君家、伊家。《要做则做》:『后生家每临事,辄曰「吾不会做」,此大谬也。』

大:dà 1、<形>与『小』相对。《鸿门宴》:『大行不顾细谨。』2、<形>重要的;重大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故天将降大大任于斯人。』3、<形>年长的;排列第一的。《木兰诗》:『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4、<副>表示范围广,数量多。《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5、<副>表示程度深。《董宣执法》:『帝大怒,召宣,欲箠杀之。』tài 1、通『太』,最。《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2、通『泰』,安定。《荀子·富国》:『故儒术诚行,则天下大而富。』[大方] 大道理。引申为专家、内行。《庄子·秋水》:『吾长见笑于大之家。』[大成] 1.太平,和平。《左传·僖公十五年》:『归之而质其大子,必得大。』2.大有成就。《老子·四十五章》:『大若缺,其用不敝。』3.比喻学术上形成完整体系。《孟子·万章下》:『孔子这谓集大。』

计:jì 1、<动>算帐;计算。《出师表》:『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2、<名>账薄。《汉书·黄霸传》:『使领郡钱谷计……以廉称。』[又] <动>送账簿。《左传·昭公二十五年》:『计于季氏。』3、<动>打算;盘算;谋划。《廉颇蔺相如列传》:『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4、<动>计议;商量。《廉颇蔺相如列传》:『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5、<名>计谋;计策。《赤壁之战》:『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

国:《丑集上·囗字部》(古文)囗囶圀□□《唐韵》古或切《集韵》骨或切,□觥入声。《说文》邦也。《周礼·夏官·量人》掌建国之法,以分国为九州。又《冬官·考工记》匠人营国,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礼·王制》五国以为属,十国以为连,二十国以为卒,二百一十国以为州。《孟子》大国,地方百里,次国,地方七十里,小国,地方五十里。又《周礼·地官·掌节》山国用虎节,土国用人节,泽国用龙节。〈注〉山国多山者,土国平地也,泽国多水者。又灭人之国曰胜国。《左传注》胜国者,绝其社稷,有其土地也。又九州之外曰外国。亦曰绝国。《后汉·班超传》君侯在外国三十余年。〈又〉远处绝国。又两国相距曰敌国。《孟子》敌国不相征也。又外国来附者曰属国。《李陵·答苏武书》闻子之归位,不过典属国。〈注〉典,掌也。即掌属国之事者。又城郭国,行国。《宋程大昌备北边对》汉西域诸国,有城郭国,有行国。城郭国,筑城为守者,行国不立城,以马上为国也。又姓。《姓苑》太公之后。齐有国氏,世为上卿,宋有国卿。又囯,《正字通》俗国字。囻,同国,民国期间俗字。

家:《寅集上·宀字部》《唐韵》古牙切《集韵》《韵会》《正韵》居牙切,□音加。《说文》家居也。《尔雅》户牖之间谓之扆。其内谓之家。《诗·周南》宜其室家。〈注〉家谓一门之内。又妇谓夫曰家。《孟子》女子生而愿为之有家。又一夫受田百亩,曰夫家。《周礼·地官》上地家七人,中地家六人,下地家五人。〈注〉有夫有妇,然后为家。又大夫之邑曰家,仕於大夫者曰家臣。《左传·襄二十九年》大夫皆富,政将在家。又天家,天子之称。《蔡邕·独断》天子无外,以天下为家。又居其地曰家。《史记·陆贾传》以好畤田地,善往家焉。又着述家。《前汉·武帝纪》表章六经,罢黜百家。又《太史公自序》成一家之言。又家人,易卦名。又姓。汉剧令家羡,宋家铉翁。又《集韵》古胡切,音姑。《诗·豳风》予未有室家。叶上据荼。又《小雅》复我邦家。叶上居樗。又与姑同。大家,女之尊称。汉曹世叔之妻班昭称大家,即超妹。又叶古俄切,音歌。《古雉朝飞操》我独何命兮未有家,时将暮兮可魏巍S帧犊钻啊まじ场饭斗堑乱澹灰晕摇0惨菸扌模缜菔藓巍S忠豆拍呵校艄獭!督故稀ひ琢帧啡愎履瘢槊魑K竟6瘢圆衅浼摇!端滴摹反渝玻j省声。周伯温曰:豕居之圈曰家,故从宀从豕。后人借为室家之家。○按《六书故》作①,人所合也。从□,三人聚宀下,①之义也。乑古族字,乑伪为豕,《说文》谓从豭省,无义。①字从宀从□,或从宀从乑。乑字从亻从人人,与□形近。又□。考证:(《说文》居也。《尔雅·释宫》户牖之间曰扆,其内谓之家。)谨照原文改家居也。尔雅户牖之间谓之扆。(《左传·襄二十六年》大夫皆富,政将在家。)谨照原文二十六年改二十九年。

大:《丑集下·大字部》《唐韵》《集韵》《韵会》徒盖切。《正韵》度柰切,□音汏。小之对。《易·乾卦》大哉乾元。《老子·道德经》域中有四大,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庄子·天地篇》不同同之谓大。《则阳篇》天地者,形之大。阴阳者,气之大。又初也。《礼·文王世子》天子视学,大昕鼓徵。〈注〉日初明,击鼓徵召学士,使早至也。又徧也。《礼·郊特牲》大报天而主日。又肥美也。《仪礼·公食大夫礼》士羞,庶羞皆有大,赞者辨取庶羞之大,以授宾。〈注〉大,以肥美者特为脔,所以祭也。又过也。《战国策》无大大王。又长也。《尔雅·释器》珪大尺二寸谓之玠。〈疏〉大,长也。又都大,官名。宋制有两都大,一提举茶马,一提点坑冶铸钱与提□序官。又措大,士也。《书·言故事》穷措大,眼孔小,与钱十万贯,塞破屋子矣。又唐大,弓名,见《周礼·夏官》。又四大,地、水、火、风也,见《梵书·圆觉经》。又姓大。廷氏之后,见《风俗通》。又《集韵》《韵会》《正韵》□他盖切,音忲。易:大和大极。书、诗:大王大师。礼:大羹大牢。□音泰。又《广韵》《集韵》《韵会》□唐佐切,音□。《杜甫·天狗赋》不爱力以许人兮,能绝目以为大。又《集韵》《韵会》《正韵》□吐卧切,音拕。猛也,甚也。《礼·童子不衣裘裳注》郑康成为大温也。徐邈大音唾。又叶徒计切,音第。《诗·大雅》戎虽小子,而式弘大,叶厉泄愒败。《正字通》杨慎曰:大无音一驾切者,韵书二十二禡不收。考淮南子,宋康王世,有雀生鸇。占曰:小而生大,必霸天下。大叶下,古亦有一驾切之音。《说文》天大,地大,人亦大。象人形。《徐曰》本古文人字。一曰他达切,经史大太泰通。考证:(《仪礼·公食大夫礼》士羞,庶羞皆有大,赞者辨取庶羞之大,以治宾。)谨照原文治宾改授宾。”

计:《酉集上·言字部》《唐韵》古诣切《集韵》《韵会》《正韵》吉诣切,□音继。《说文》会也,算也。从言从十。徐曰:十者,物成数。会意。《左传·昭三十二年》士弥牟营成周,计丈数。《礼·内则》十年,出就外傅,居宿于外,学书计。〈注〉书谓六书,计谓九数。《周礼·天官》小宰以六计弊羣吏之治。〈注〉弊,断也。〈疏〉六计,谓善、能、敬、正、法、辨,皆以廉为本,计其功过多少而听断之也。又《司会注》司会,主天下之大计。〈疏〉日计曰成,月计曰要,岁计曰会。《史记·平准书》桑弘羊以计算用事。又《玉篇》谋也。《广韵》筹策也。《史记·项羽纪》项梁召诸别将会薛计事。又《淮阴侯传》计者,事之机也。又计簿。《左传·昭二十五年》臧会逸奔郈,鲂假使为贾正焉,计于季氏。〈注〉送计簿于季氏。《前汉·武帝纪》受计于甘泉宫。〈注〉受郡国所上计簿,若今之诸州计帐也。又计偕。《前汉·武帝纪》元光五年,徵吏民有明当世之务,习先圣之术者,县次续食,令与计偕。〈注〉令所徵之人与上计者俱来也。又官名。《史记·张丞相传》张苍迁为计相。《师古注》专主计籍。《唐书·百官志》司计、典计、掌计各二人,给衣服、饮食、薪炭。又神名。《山海经》东百三十里曰光山,神计蒙处之,其状人身龙首,恒游於漳渊,出入必有飘风暴雨。又县名。《前汉·地理志》琅邪郡有计斤县。《师古曰》即左传所谓介根也。又州名。《唐书·地理志》剑南道有计州。又姓。越有计然,后汉有计子勳。又《集韵》吉屑切,音结。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