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两为一

合两为一,指将两者合为一个整体。同『合二为一』。

合两为一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hé liǎng wéi yī
成语注音
ㄏㄜˊ ㄌㄧㄤˇ ㄨㄟˊ ㄧ
成语简拼
HLWY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动宾式成语
常用程度
一般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
合兩為一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指将两者合为一个整体。同『合二为一』。

成语用法

作谓语;指两个事物合成一个

相关成语

近义词

合二为一、合而为一

反义词

一分为二

成语接龙

1、合两为一→一把死拿→拿班做势→势成骑虎→虎变龙蒸→蒸蒸日进→进退损益→益谦亏盈→盈满之咎→咎有应得→得意之作→作壁上观→观往知来→来者可追→追风逐影→影形不离→离世绝俗→俗不可耐→耐人咀嚼→嚼齿穿龈→龈龈计较→较若画一→一长两短→短吃少穿→穿红着绿

2、合两为一→一病不起→起死回生→生肉枯骨→骨软筋麻→麻痹大意→意气自如→如渴如饥→饥鹰饿虎→虎狼之势→势合形离→离弦走板→板上砸钉→钉嘴铁舌→舌战群儒→儒雅风流→流离播迁→迁善塞违→违利赴名→名卿巨公→公正无私→私相授受→受制于人→人情世故→故弄虚玄

3、合两为一→一差二错→错节盘根→根孤伎薄→薄情无义→义不容辞→辞巧理拙→拙嘴笨舌→舌敝耳聋→聋者之歌→歌舞升平→平流缓进→进退失所→所向克捷→捷足先得→得见青天→天下归心→心旌摇摇→摇旗呐喊→喊冤叫屈→屈高就下→下愚不移→移山填海→海水桑田→田父之获

4、合两为一→一差二错→错认颜标→标枝野鹿→鹿驯豕暴→暴露无遗→遗芬余荣→荣古虐今→今愁古恨→恨相见晚→晚节不保→保泰持盈→盈满之咎→咎由自取→取予有节→节上生枝→枝布叶分→分章析句→句斟字酌→酌古斟今→今月古月→月没参横→横金拖玉→玉洁松贞→贞不絶俗

5、合两为一→一唱百和→和颜说色→色色俱全→全功尽弃→弃其馀鱼→鱼沉鴈杳→杳无音信→信赏必罚→罚不当罪→罪不容诛→诛求无厌→厌闻饫听→听微决疑→疑鬼疑神→神兵天将→将取固予→予取予夺→夺席谈经→经纬天下→下不为例→例行公事→事过情迁→迁风移俗→俗不可耐

成语用法

成语造句

(1)成语「合两为一」是一个动宾式成语。

(2)虫虫写不出成语“合两为一”,因此期中考试只有98分。

(3)练习本的第二页写着“合两为一”几个大字。

(4)天河区新苗学校的石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合两为一”。

(5)细怀叔叔给玉荷和心娅讲述了“合两为一”的成语故事。

(6)小佳不会写成语“合两为一”的最后一个字。

(7)在前往香河县第十三中学的公交车上,梓龙大哥哥给兰晴和歌歌讲了『合两为一』的典故。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后汉书·杨震传》:『伏见诏书为阿母兴起津城门内第舍,连里竟街,雕修缮饰,穷极巧伎。』李贤注:『合两坊而为一宅。』

分字解释

合:hé 1、<动>闭;合拢。《孔雀东南飞》:『两家求合葬。』2、<动>聚集;会合。《汉书·晁错传》:『合以小攻大。』《赤壁之战》:『五万兵难卒合。』3、<动>配合;匹配。《诗经·大明》:『文王初载,天作之合。』《孔雀东南飞》:『岂合令郎君。』4、<动>符合;适合。《庖丁解牛》:『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5、<动>交配;性交。《论衡》:『若夫牡马见雌牛,雄雀见牝鸡,不与相合者,异类故也。』6、<动>接战;交锋。《左传·成公二年》:『自始合而矢贯余手及时。』[又] 两军交锋一次称一合。《失街亭》:『引军杀来,下遇张郃;战有数十余合。』7、<形>全;满。《灌园叟晚逢仙女》:『合家大小哭哭啼啼。』8、<动>对;核对。《冯谖客孟尝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信陵君窃符求赵》:『公子即合符,而晋鄙不授公子兵。』9、<副>该;应当。白居易《与元九书》:『文章合为时而著。』10、<介>与;同。文康《儿女英雄传》:『有话合你说。』11、<名>通『盒』。王建《宫词》:『黄金合里盛红雪。』《杨修之死》:『一合酥。』

两:liǎng 1、<形>成双的;成对的。《卖炭翁》:『两鬓苍苍十指黑。』2、<数>二。《陈涉世家》:『陈胜佐之,并杀两尉。』3、<副>双方共同施行或承受同一行为。《赤壁之战》:『孤与老贼势不两立。』4、<量>重量单位。古代二十四铢为一两,十六为一斤。《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去包裹里取出一锭十两银子放在桌上。』5、<量>双,用于鞋袜等。《诗经·南山》:『葛屦五两。』liàng<量>通『辆』用于车辆,车一乘为一辆。《汉书·赵充国传》:『卤马牛羊十余万头,车四千余两。』[两端] (1)事物的两头;两方面。(2)模棱两可;观望不定。[两舌] 言语反覆;搬弄是非。[两曜] 日和月。[两造] 指诉讼双方,即原、被告。

为:wéi 1、<动>做;干。《为学》:『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2、<动>发明;制造;制作。《活板》:『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3、<动>作为;当作。《公输》:『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4、<动>成为;变成。《察今》:『向之寿民,今为殇子矣。』5、<动>是。《出师表》:『宫中府中,俱为一体。』6、<动>治;治理。《论积贮疏》:『安天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惊者?』7、<动>写;题。《伤仲永》:『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8、<动>以为;认为。《鸿门宴》:『窃为大王不取也。』9、<动>叫做;称做。《陈涉世家》:『号为张楚。』10、<动>对待。《鸿门宴》:『君王为人不忍。』11、<动>算作;算是。《殽之战》:『秦则无礼,何施之为?』12、<动>担任。《鸿门宴》:『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13、<动>对付。《鸿门宴》:『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14、<介>表示被动。《韩非子·五蠹》:『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15、<连>如果;假如。《战国策·秦策》:『秦为知之,必不救矣。』16、<助>用在句中,起提前宾语的用;用药尾,表示感叹或疑问。《苏武》:『何以汝为见?』《鸿门宴》:『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wèi 1、<介>给;替。《庖丁解牛》:『庖丁为文惠君解牛。』2、<介>向;对。《桃花源记》:『不足为外人道也。』3、<介>因为。《答司马谏议书》:『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4、<介>为了。《史记·货殖列传序》:『天下熙熙,皆为利来。』5、<介>被。《过秦论》:『身死人手,为天下,何也。』6、<介>在……的时候。《晏子使楚》:『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为寿] 席间敬酒祝寿。

一:yī 1、<数>《狼》:『一屠晚归。』2、<连>一边;一面。《兰亭集序》:『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3、<形>同一;一样。《察今》:『古今一也。』4、<动>看作一样。《兰亭集序》:『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5、<动>统一。《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一。』6、<动>专一。《劝学》:『用心一也。』7、<副>全;一概。《岳阳楼记》:『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8、<副>一旦。《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诚一开口请如姬,如姬必许诺。』9、<副>才;刚刚。《赤壁之战》:『初一交战,操军不利。』10、<副>初次。《曹刿论战》:『一鼓作气。』[一旦] (1)有一天。(2)一时;忽然。(3)形容时间很短。[一何] 多么。[一力] (1)协力。(2)竭力。[一体] 关系密切,如同一个整体。一样,相同。[一昨] 前些日子。

合:《丑集上·口字部》《唐韵》□合切《集韵》《韵会》曷合切《正韵》胡阁切,□音盒。《说文》合口也。又《玉篇》同也。《易·乾卦》保合太和。《诗·小雅》妻子好合。又配也。《诗·大雅》天作之合。《前汉·货殖传》蘖麴盐豉千合。〈注〉师古曰:蘖麴以斤石称之,轻重齐则为合。盐豉以斗斛量之,多少等亦为合。合者,相配耦之言耳。又会也。《礼·王制》不能五十里者,不合于天子。〈注〉合,会也。又聚也。《论语》始有曰:苟合矣。〈注〉合,聚也。又答也。《左传·宣二年》既合而来奔。〈注〉合,答也。又闭也。《前汉·儿宽传》封禅告成,合祛于天地神明。〈注〉李奇曰:祛,开散。合,闭也。又六合。《庄子·齐物论》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梁元帝·纂要》天地四方曰六合。又黍名。《礼·曲礼》黍曰芗合。又《文中子·问易篇》黄帝有合宫之听。又合黎,地名。《书·禹贡》导弱水,至于合黎,余波入于流沙。又州名。《广韵》秦为巴郡,宋为宕渠郡,后魏置合州,盖涪汉二水合流之处,因以名之。又参合,代地。《史记·韩王信传》入居参合。又钜合在平原,合骑在高城,□汉侯国。见《史记·建元以来王子侯者年表》。又重合县属勃海郡,合乡县属东海郡。又合浦,郡名。□见《前汉·地理志》。又《广韵》器名。《正韵》合子,盛物器。又《广韵》姓也。《左传》宋大夫合左师。又子合,西域国名。《前汉·西域传》西夜国王,号子合王。《后汉·西域传》子合国,去疏勒千里。又通作阖。《战国策》意者,臣愚而不阖於王心耶。〈注〉阖合同。又与合通。《史记·魏世家》筑雒阴合阳。〈注〉合水之北。又《高祖功臣侯表》高祖兄仲废为合阳侯。又《唐韵》《正韵》古沓切《集韵》《韵会》葛合切,□音合。《广韵》合,集也。又《集韵》两龠为合。《前汉·律正志》量者,龠合升斗斛也,所以量多少也。又合龠为合,十合为升。〈注〉合龠一作十龠,又合者,合龠之量也。又叶许及切,音翕。《张衡·思□赋》何孤行之焭焭兮,孑不羣而介立。感鸾鷖之特栖兮,悲淑人之希合。考证:(《战国策》意者,臣愚而不阖王心耶。)谨照原文阖字下增於字。

两:《子集下·入字部》《唐韵》《正韵》良奖切《集韵》《韵会》里养切,□良上声。《说文》再也。《易·系辞》兼三才而两之。又《玉篇》匹耦也。《周礼·天官·大宰之职》以九两系邦国之民。〈注〉两犹耦也,所以协耦万民,联系不散,有九事也。又《韵会》匹也。《左传·闵二年》重锦三十两。〈注〉三十匹也。又车数曰两。《后汉·吴佑传》载之兼两。〈注〉车有两轮,故称两。又《玉篇》二十四铢为两。又《鸡林类事》四十曰麻两。又《史记·平准书》更铸四铢钱,其文为半两。又《南史·齐和帝纪》百姓及朝士皆以方帛填胸,名曰假两。又《唐韵》《集韵》《韵会》力让切《正韵》力仗切,□良去声《诗·召南》百两御之。

为:《巳集中·爪字部》《唐韵》薳支切《集韵》于嬀切,□音潙。《说文》母猴也。其为禽好爪。爪母猴象也。下腹为母猴形。王育曰:爪象形也。又《尔雅·释言》作,造,为也。《书·益稷》予欲宣力四方汝为。《洪范》有猷有为有守。又治也。《晋语》疾不可为也。〈注〉为,治也。又使也。《鲁语》其为后世昭前之令闻也。〈注〉为,犹使也。又语词。《前汉·武帝纪》何但亡匿幕北寒苦之地为。又姓。《广韵》风俗通云:汉有南郡太守为昆。《韵会》鲁昭公子公为之后。又《广韵》《集韵》《韵会》□于伪切,音□。《广韵》助也。《增韵》所以也,缘也,被也,护也,与也。《书·咸有一德》臣为上为德,为下为民。《释文》为上为下之为,于伪反。徐云:四为字皆于伪反。又《多士》惟我下民秉为。《诗·大雅》福禄来为。〈笺〉为,犹助也。《释文》于伪反,协句如字。又叶吾何切,音莪。《诗·王风》有兔爰爰,雉离于罗。我生之初,尙无为。我生之后,逢此百罹,尙寐无吪。

一:《子集上·一字部》(古文)弌《唐韵》《韵会》於悉切《集韵》《正韵》益悉切,□漪入声。《说文》惟初大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广韵》数之始也,物之极也。《易·系辞》天一地二。《老子·道德经》道生一,一生二。又《广韵》同也。《礼·乐记》礼乐□政,其极一也。《史记·儒林传》韩生推诗之意,而为内外传数万言,其语颇与齐鲁间殊,然其归一也。又少也。《颜延之·庭诰文》选书务一不尚烦密。《何承天·答颜永嘉书》窃愿吾子舍兼而遵一也。又《增韵》纯也。《易·系辞》天下之动贞夫一。《老子·道德经》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又均也。《唐书·薛平传》兵铠完砺,徭赋均一。又诚也。《中庸》所以行之者,一也。又正一。《唐书·司马承桢传》得陶隐居正一法,逮四世矣。又一一。《韩非子·内储篇》南郭处士请为齐宣王吹竽。宣王悦之,廪食以数百人。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韩愈诗》一一欲谁怜。《苏轼诗》好语似珠穿一一。又《星经》天一星,在紫微宫门外。太一星,在天一南半度。又太一,山名,即终南山。一名太乙。又三一。《前汉·郊祀志》以太牢祀三一。〈注〉天一,地一,泰一。泰一者,天地未分元气也。又尺一,诏版也。《后汉·□蕃传》尺一选举。〈注〉版长尺一,以写诏书。又百一,诗篇名,魏应璩着。又姓,明一炫宗。又三字姓。北魏有一那娄氏,后改娄氏。又一二三作壹贰叄。《大学》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史记·礼书》总一海内。《前汉·霍光传》作总壹。《六书故》今惟财用出纳之簿书,用壹贰叄以防奸易。又《韵补》叶於利切,音懿。《左思·吴都赋》藿蒳豆蔲,姜汇非一。江蓠之属,海苔之类。又叶弦鸡切,音兮。《参同契》白者金精,黑者水基。水者道枢,其数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