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雁哀鸣

鸿雁哀鸣,哀:悲哀。比喻流离失所的灾民生活凄惨。

鸿雁哀鸣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hóng yàn āi míng
成语简拼
HYAM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主谓式成语
常用程度
一般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
鴻雁哀鳴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哀:悲哀。比喻流离失所的灾民生活凄惨。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相关成语

反义词

凤凰来仪

成语接龙

鸿雁哀鸣→鸣凤朝阳→阳春白雪→雪窖冰天→天荒地老→老谋深算→算无遗策→策驽砺钝→钝学累功→功成身退→退思补过→过路财神→神枢鬼藏→藏怒宿怨→怨声载道→道貌岸然→然糠自照→照人肝胆→胆大心细→细入毫芒→芒芒苦海→海天云蒸→蒸蒸日上→上嫚下暴→暴虎冯河→河山之德→德容言功→功名富贵→贵不召骄→骄兵必败→败鼓之皮→皮里春秋→秋毫见捐→捐躯赴难→难解难分→分星擘两→两肋插刀→刀枪不入→入海算沙→沙里淘金→金声玉润→润屋润身→身无立锥→锥处囊中→中馈犹虚→虚文缛节→节中长节→节哀顺变→变风易俗→俗不可医→医时救弊→弊帚千金→金浆玉醴→醴酒不设→设心积虑→虑周藻密→密密层层→层出迭见→见幾而作→作福作威→威风凛凛→凛如霜雪→雪上加霜→霜露之病→病风丧心→心满原足→足音空谷→谷马砺兵→兵无常势→势穷力竭→竭忠尽智→智藏瘝在→在谷满谷→谷父蚕母→母慈子孝→孝悌力田→田父之功→功成骨枯→枯骨之余→余勇可贾

成语用法

成语示例

(1)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四卷:『鸿雁哀鸣,此小民之失所;狡兔三窟,诮贪人之巧营。』

成语造句

(1)本子的第二页上面写着“鸿雁哀鸣”几个大字。

(2)临沂实验中学的阙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鸿雁哀鸣”。

(3)小琤写不出成语“鸿雁哀鸣”的拼音。

(4)小娇不会写成语“鸿雁哀鸣”的最后一个字。

(5)焱瑞哥哥给邈静和弗嫱介绍了“鸿雁哀鸣”的成语典故。

(6)火山爆发区附近,一片鸿雁哀鸣,嗷嗷待哺的凄惨景象。

(7)亢宗惟盼见那堪一阵秋风鸿雁哀鸣悲折翼。

(8)没抢到的人乃至鬼哭狼嚎,鸿雁哀鸣最后不省人事。

(9)自己也曾努力回想,可是一切都是茫然,鸿雁哀鸣徒惘然。

(10)芦叶萋萋,蓼花瑟瑟,沙渚矶头,鸿雁哀鸣;败荷汀畔,鹡鸰倦宿。

(11)前往海口市海联中学的火车上,蓝域大哥哥给琬溪和维以讲了『鸿雁哀鸣』的典故。

(12)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四卷:『鸿雁哀鸣,此小民之失所;狡兔三窟,诮贪人之巧营。』。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诗经·小雅·鸿雁》:『鸿雁于飞,哀鸣嗸嗸。』

分字解释

鸿雁

鸿雁:[hóngyàn] 一种鸟(Anser cygnoides),羽毛紫褐色,腹部白色,嘴扁平,腿短,趾间有蹼。吃植物的种子,也吃鱼和虫。群居在水边,飞时一般排列成行,是一种冬候鸟。也叫『大雁』。

鸿

鸿:hóng 1、<名>大型雁类的泛称。《报任安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2、<名>书信。《西厢记》:『自别颜范,鸿稀鳞绝,悲怆不胜。』3、通『洪』。(1)<形>大。《陋室铭》:『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2)<名>洪水。《荀孑·成相》:『禹有功,抑下鸿。』(3)<形>强盛。《吕氏春秋·执一》:『五帝以昭,神农以鸿。』[鸿儒] 大儒,泛指学识广博的人。[鸿绪] 祖先的基业,多指帝王世传的大业。[鸿洞] (1)虚空混沌的样子。(2)弥漫无边,连成一片。

雁:yàn 1、<名>大雁,一种候鸟。《诗经·邶风·匏有苦叶》:『雝雝鸣雁。』2、<形>假的;伪造的。《韩非子·说林下》:『齐伐鲁,索谗鼎,鲁以其雁往。』

哀:āi 1、<形>悲痛;伤心。《荆轲刺秦王》:『伏尸而哭,极哀。』《柳毅传》:『词毕,又哀咤良久。』《阿房宫赋》:『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又〗<形意动>以……为哀。《殽之战》:『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2、<动>怜悯;同情。《赵威后问齐使》:『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捕蛇者说》:『君将哀而生之乎?』3、〈名〉丧事。《史记·项羽本纪》:『汉王为发哀,泣之而去。』[哀感顽艳] 形容文章凄恻动人,能使愚昧和聪明的人都为之感动。繁钦《与魏文帝笺》『咏北狄之遐征,奏胡马之长思,凄入肝脾,哀。』后也用以指某些专写艳情的作品。[哀毁骨立] 父母死后,由于过分悲伤,身体瘦得像皮包骨头。《世说新语·德行》『和峤虽备礼,神气不损;王戎虽不备礼,而哀。』[哀鸿] 1、哀鸣的大雁。2、比喻无家可归、呻吟呼号的灾民。洪昇《长生殿·收京》『堪惜,征调千家,流离百室,哀满地悲戚。』

鸣:míng 1、<动>鸟叫。《与朱元思书》:『好鸟相鸣,嘤嘤成韵。』2、<动>发出声响。《琵琶行》:『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又] <动使动>使……鸣;使……发出声响。《石钟山记》:『虽大风浪不能鸣也。』3、<动>敲击发声。《陈州粜米》:『也还要上登闻将怨鼓鸣。』4、<动>扬名;出名。《柳敬亭传》:『此子机变,可使以其技鸣。』[鸣镝] 响箭。[鸣銮] 指皇帝或贵族出行。[鸣玉] 腰间佩玉发出声响。[鸣驺] 贵官出行时驺卒喝道。

鸿

鸿:《亥集中·鸟字部》《唐韵》户工切《集韵》《韵会》《正韵》胡公切,□音洪。《说文》鸿,鹄也。《玉篇》鸿,鴈也。诗传云:大曰鸿,小曰鴈。《陆玑疏》鸿羽毛光泽纯白,似鹤而大,长颈,肉美如鹰。又有小鸿如凫,色白,今人直谓之鸿。《易·渐卦》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又旗名。《礼·曲礼》前有车骑,则载飞鸿。《郑注》鸿取飞有行列也。又通作洪,大也。《史记·河渠书》禹抑鸿水。《楚辞·天问》不任汨鸿,何以尙之。〈注〉鸿,大水也。又佣也。《周礼·冬官考工记》梓人为笋簴,小首而长,抟身而鸿,若是者谓之鳞属,以为笋。〈注〉鸿,佣也。又《周礼·冬官考工记》矢人桡之,以眡其鸿杀之称也。〈疏〉释云:鸿即上文强是也。杀,即上文弱是也。又地名。《左传·昭二十一年》齐师宋师败吴师于鸿口。〈注〉梁国睢阳县东有鸿口亭。又鸿沟。《史记·苏秦传》大王之地,南有鸿沟。〈注〉在荥阳。又虫名。蜚鸿。《史记·周本纪》蜚鸿满野。〈注〉蠛蠓也。又姓。卫大夫鸿骝魋,见《左传》。鸿安丘,见《后汉书》。又人名。大鸿,尧臣名。梁鸿,汉人。又《广韵》《韵会》胡孔切《集韵》户孔切,□音汞。与澒同。《扬雄·羽猎赋》鸿絧緁猎。《师古注》鸿絧,直驰貌。又鸿蒙,元气也。《淮南子·俶真训》以鸿蒙为景柱。〈注〉东方之野日所出。又《集韵》《类篇》□虎孔切,音嗊。义同。又《集韵》胡贡切,音□。鸿洞,深远。一曰相连次貌。又《字汇》古送切,音贡。《淮南子·精神训》澒蒙鸿洞。〈注〉鸿,读如子赣之赣。又叶胡光切,音黄。《吕氏春秋》彭祖以寿,三代以昌。五帝以昭,神农以鸿。考证:(搏身而鸿。)谨照周礼原文搏身改抟身。(《广韵》《韵会》胡孔切,《集韵》户孔切,□音永。)谨照原文音永改音汞。(《扬雄·校猎赋》鸿絧緁猎。)谨照原文校猎赋改羽猎赋。(《淮南子·俶真训》以鸿蒙为景。〈注〉鸿蒙,东方日所出地。)谨照原文为景下增柱字。鸿蒙东方日所出地改东方之野日所出。

雁:《戌集中·隹字部》《唐韵》五宴切《集韵》鱼□切,□音赝。《说文》鸟也。从隹从人厂声。读若鴈。〈注〉徐铉曰:雁,知时鸟。大夫以为挚,昏礼用之,故从人。《尔雅·释鸟》凫雁丑。《诗·邶风》雝雝鸣雁。余详鸟部鴈字注。

哀:《丑集上·口字部》《唐韵》乌开切《集韵》《韵会》《正韵》於开切,□音唉。《说文》闵也。《玉篇》哀伤也。《书·大诰》允蠢鳏寡哀哉。《诗·豳风》哀我人斯。又《尔雅·释训》哀哀凄凄,怀报德也。《诗·小雅》哀哀父母。又怜也,爱也。《吕氏春秋》人主胡可以不务哀士。又《庄子·德充符》卫有恶人焉,曰哀骀它。〈注〉哀骀,丑貌;它,其名。又《諡法》恭仁短折曰哀。又姓。《风俗通》鲁哀以后,因諡为姓。《前汉·王莽传》梓潼人哀章。《姓谱》宋有哀长吉。《正字通》明嘉靖进士哀贞,上命攺哀为衷。又国名。《后汉·南蛮传》哀牢人皆穿鼻儋耳。又叶於希切,音衣。《诗·小雅》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又〉山有蕨薇,隰有□桋。君子作歌,维以告哀。

鸣:《亥集中·鸟字部》《唐韵》武兵切《集韵》《韵会》《正韵》眉兵切,□音明。《说文》鸟声也。《玉篇》声相命也,嘷也。《诗·大雅》凤凰鸣矣,于彼高冈。又兽亦曰鸣。《易·说卦传》其於马也为善鸣。又《增韵》凡出声皆曰鸣。《礼·学记》叩之以小,则小鸣。叩之以大,则大鸣。《庄子·德充符》子以坚白鸣。又鸟名。《山海经》弇州山有五彩之鸟,仰天鸣,名曰鸣鸟。《书·召诰》我则鸣鸟不闻。《音义》马云:鸣鸟,谓凤凰也。又姓。出《姓苑》。又《集韵》《韵会》《正韵》□眉病切,音命。鸟相呼也。《马融·长笛赋》山鸡晨羣,野雉朝雊。求偶鸣子,悲号长啸。〈注〉鸣,命也。《曹植诗》鸣俦啸匹侣。又叶谟郞切,音芒。《前汉·郊祀歌》寒暑不忒况皇章,展诗应律鋗玉鸣。函宫吐角激徵清,发梁扬羽申以商。《张华·侠曲》孟尝东出关,济身由鸡鸣。信陵西反魏,秦人□其强。考证:(《礼·乐记》叩之以小,则小鸣。叩之以大,则大鸣。)谨照原书乐记改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