瞋目扼腕

瞋目扼腕,形容愤怒、勇敢的样子。

瞋目扼腕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chēn mù è wàn
成语注音
ㄔㄣ ㄇㄨˋ ㄜˋ ㄨㄢˋ
成语简拼
CMEW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
生僻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
瞋目搤腕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形容愤怒、勇敢的样子。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愤怒、勇敢的样子

成语用法

成语示例

小人之论也,专意自是。言人之非,瞋目扼腕,疾言喷喷,口沸目赤。●西汉·韩婴《韩诗外传》第九卷

成语造句

(1)本子的第二页写着“瞋目扼腕”几个大字。

(2)瓷都中学的汉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瞋目扼腕”。

(3)蕊蕊写不出成语“瞋目扼腕”的拼音。

(4)婷然姐姐给俊林和宇秋讲解了“瞋目扼腕”的故事。

(5)小春不会写成语“瞋目扼腕”的最后一个字。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商鞅商君书·君臣》:『瞋目扼腕而语勇者得;垂衣裳而谈说者得;迟日旷久积劳私门者得。尊向三者,无功而皆可以得。』

分字解释

扼腕

扼腕:用手握腕,表示情绪激动、振奋或惋惜。《五人墓碑记》:『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

瞋目

瞋目:1、张大眼睛注视,表示愤怒。《庄子·秋水》:『鸱鸺夜撮蚤,察毫末;昼出瞋目而不见丘山,言殊性也。』2、张大眼睛极力去看。《史记·项羽本纪》:『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瞋:chēn 1、<动>发怒时睁大眼睛。《荆轲刺秦王》:『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鸿门宴》:『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2、<动>生气。《后汉书·华佗传》:『因瞋恚,吐黑血数升而愈。』(恚:发怒。愈:病好。)[瞋喝] 瞋目怒喝。[瞋目] 1.张大眼睛注视,表示愤怒。2.张大眼睛极力去看。《史记·项羽本纪》:『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眥尽裂。』[瞋目张胆] 形容无所畏避。《史记·张耳陈馀列传》:『将军瞋,出万死不顾一生之计,为天下除残也。』

目:mù 1、<名>眼睛。《廉颇蔺相如列传》:『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2、<动>年;看待。《陈涉世家》:『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3、<动>递眼色;使眼神。《鸿门宴》:『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4、<名>网孔。《韩非子·外储右下》:『善张网者,引其纲,不一一摄成目而后得。』5、<名>行列;条目。《<指南录>后序》:『北驱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目论] (1)像眼睛看不见睫毛一样的议论。比喻不见自己的过失,无自知之明。(2)肤浅之论。

扼:è 1、<动>用力掐住。《汉书·李广传》:『力扼虎,射命中。』2、<动>把守;据守。《宋史·冯拯传》:『备边之要,不扼险以制敌之冲,未易胜也。』[扼襟] 控制要害。周邦彦《汴都赋》:『扼控咽,屏藩表里。』[扼腕] 用手握腕,表示情绪激动、振奋或惋惜。《五人墓碑记》:『扼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

腕:[wàn] 握。腕,握也。――《集韵》。

瞋:《午集中·目字部》《唐韵》昌真切《集韵》《韵会》《正韵》称人切,□音嗔。《说文》张目也。《广韵》怒也。《史记·项羽纪》项王瞋目叱之,楼烦目不敢视。《魏略·苛吏传》济阴王思瞋怒无度。又《埤雅》禽经曰:鸭以怒瞋视也。又《集韵》称脂切,音鸱。义同。又痴邻切,疢平声。盛貌。又亭年切,音田。眠瞋,低目貌。又之刃切,音震。恚也。又试刃切,申去声。与眒同。又他甸切,天去声。与□睼□同。《说文》秘书或从成从辰。

目:《午集中·目字部》《唐韵》《集韵》《韵会》□莫六切,音牧。《说文》人眼,象形,重童子也。《春秋元命苞》肝之使也。《韩诗外传》心之符也。《礼·郊特牲》气之清明者也。易说卦离为目。〈注〉南方之卦,主视。故为目。《书·舜典》明四目。〈注〉广四方之视,以决天下壅蔽。又《博雅》视也。凡注视曰目之。《史记·□丞相世家》□平去楚,渡河,船人疑其有金,目之。又动目以谕也。《前汉·高帝纪》范增数目羽击沛公。又含怒侧视也。《周语》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又《小尔雅》要也。《周礼·春官》簭人掌三易,以辨九簭之名,四曰巫目。〈疏〉是要目之事。又见也。《公羊传·桓二年》内大恶讳,此其目言之何远也。〈注〉目,见也,斥见其恶也。又称也。《谷梁传·隐元年》段,郑伯弟也。以其目君,知其为弟也。〈注〉谓称郑伯。又条目。《论语》请问其目。〈注〉条件也。《前汉·刘向传》校中秘书,各有条目。又节目。《礼·学记》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方氏曰:节则木理之刚,目则木理之精。又题目。《后汉·许劭传》曹操微时,常求劭为己目。〈注〉命品藻为题目。《晋书·山涛传》甄拔人物,各有题目,时称山公启事。又凡目。《周礼·天官·小宰》师掌官成,以治凡。司掌官法,以治目。《公羊传·僖五年》一事而再见者,前目而后凡也。《春秋·繁露》目者,偏辨其事也。凡者,独举其事也。又科目。《旧唐书·懿宗纪》以宋震胡德融,考科目举人。《宋史·选举志》宋之科目有进土,有诸科,有武举,常选外又有制科,有童子举,而进士得人为盛。又黄目,周彝名。《礼·明堂位》郁尊用黄目。又晖目,鸩鸟也。《淮南子·缪称训》晖目知晏。〈注〉晏,无云也。天将晏静,晖目先鸣。又比目,鱼名。不比不行。亦谓之鲽。见《尔雅·释地》。又横目,傅草别名。鬼目,苻草别名。俱见《尔雅·释草》。又海外有一目国,一目中其面而居。见《山海经》。又天目,山名。《元和地志》上有两峰,峰顶各一池,若天左右目。又县名。《前汉·地理志》河目县,属幷[同并]州。又州名。《唐书·地理志》目州隷陇右道。又姓。《潜夫论》目夷氏,子姓,宋微子后。又目宿,草名。通作□。《前汉·西城传》马耆目宿。《史记·大宛传》作苜蓿。又叶莫笔切,音密。《夏侯湛抵疑》心有穷志,貌有饥色。吝江河之流,不以跃舟船之檝。惜东壁之光,不以寓贫妇之目。

扼:《卯集中·手字部》《集韵》《韵会》《正韵》□乙革切。同□。《前汉·李陵传》力扼虎,射命中。又《正韵》与轭通。《庄子·马蹄篇》加之以衡扼。本作搹。详□字注。

腕:《未集下·肉字部》《广韵》《集韵》《韵会》《正韵》□乌贯切,音惋。《说文》本作掔。手掔也。《扬雄曰》掔,握也。《玉篇》手腕也。《释名》腕,宛也。言可宛屈也。《战国策》天下之游士,莫不日夜扼腕,瞋目切齿。《嵆康·琴赋》发和颜,攘皓腕。又与捥同。《史记·刺客传》偏袒搤捥而进。索隐捥,古腕字。考证:(又与肘同。《礼·三年问袂之长短反诎之及肘注》肘或为腕。)谨按袂之长短二句系深衣篇文,肘或为腕乃言两本之輁,非谓腕与肘同也。肘为臂节腕为手后节,音义均不同。谨将又与肘同改为又与捥同。礼三年问以下十八字改为:史记刺客传偏袒搤捥而进。索隐捥,古腕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