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净

佛教用语。通常有两种含意:

(1)原来如此的,即心性本净,“真如”之心,本来“清净”;

(2)经过努力,恢复得来的,即本净之心,为烦恼妄念所染污,烦恼妄念一旦破除,又还原为“清净”。“心”,佛教通常区分为“妄心”和“真心”两种。妄心指通常人的心理状况、思维活动,是克服的对象;真心是指清净的精神实体,是体认、冥契的目标。禅宗六祖慧能尤为着力阐发心净思想。他继承《维摩经》的思想,在《坛经》第35节明确提出“随其心净,则佛土净”的命题。《维摩经·佛国品》说:“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弟子品》说:“心垢故众生垢,心净故众生净。”“佛土”、“众生”的“净”、“垢”,皆由于心。“心净”,则佛土净,众生也自然净。故《坛经》第十八节说:“人性本净,为妄念故,盖覆真如;离妄念,本性净。”第二十节说:“世人性净,犹如清天”,“妄念浮云盖覆,自性不能明”。“人性”,指“真如”、“佛性”,亦即“真心”之性。其意是说,“心性”本来是“清净”的,只因被烦恼妄念所盖覆,故变得不净了,一旦除却妄念,当即复归心净,得到解脱。佛教“心净”观念对于唐代李翱和宋明理学家的性情说有着深刻的影响。

参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