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济(1781~1839)

近代词人。字保绪,一字介存,晚号止庵。荆溪(今属江苏宜兴)人。少能属文。稍长,与同郡李兆洛、张琦及泾县包世臣讲求经世之学。好读史,兼习兵家言,精骑射击刺。嘉庆十年(1805)中进士,官淮安府学教授,以与知府王毂不合,引疾归。后客游宝山、京口、扬州等地。道光八年(1828)起,寓居金陵春水园,潜心著述,成《说文字系》4卷,又著《晋略》80卷,“以寓平生经世之学,借史事发挥之”(魏源《荆溪周君保绪传》)。晚年复任淮安府学教授。

周济常州词派的重要词论家。他发挥张惠言“意内言外“之说,进一步明确提出填词要有寄托,“非寄托不入,专寄托不出”(《宋四家词选目录序论》),“诗有史,词亦有史”(《介存斋论词杂著》),并把这种主张体现在所著《词辨》和《宋四家词选》之中,使得词“体益尊,学益大”(谭献《复堂日记》丙子),对近代词坛影响很大。他对前代词人宗尚周邦彦、辛弃疾、吴文英王沂孙四家,主张“问涂碧山(王沂孙),历梦窗(吴文英)、稼轩(辛弃疾)以还清真(周邦彦)之浑化”(《宋四家词选目录序论》)。周济的词作,与其论词主张及用世之志相证,颇有“手不及眼”(王易《词曲史》)之感。有的寄托过于深曲,词意隐晦难明。较好的作品,如〔渡江云〕《杨花》、〔蝶恋花〕“柳絮年年三月暮”等,怨断之中,有豪宕之气。

词集《味隽斋词》,初刻于道光三年(1823),存词110余首。今人陈乃乾编《清名家词》,曾全部辑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