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原始瓷器

指商周时代以瓷土作胎,经1200℃左右的高温烧成,胎质烧结,无吸水性或吸水性很弱,器表有釉,但胎呈灰色,薄层不透光的陶瓷器。亦称原始青瓷、青釉器或釉陶器。它是中国成熟的瓷器出现以前的产物,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

发现与分布

早在安阳殷墟和浚县辛村卫国墓地的发掘中,就已发现过原始瓷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商周原始瓷器的发现,遍及河南、河北、山东、陕西、甘肃、湖北、江西、江苏、安徽和北京各地。年代最早的原始瓷器属商代中期,郑州商代遗址和黄陂盘龙城遗址的商代中期墓葬中均出有原始瓷器,器形也较多。商代晚期的原始瓷器在安阳、辉县、藁城、益都、清江等地的居址和墓葬中均有发现,而以清江为最多(见吴城遗址)。

西周时期原始瓷器的发现更加普遍,北京琉璃河、河南洛阳、陕西长安和宝鸡、甘肃灵台、安徽屯溪、江苏句容等地都有发现,表明西周时期的原始瓷器比商代有较大的发展。屯溪、句容等地的西周墓中,大量出土原始瓷器,器形也较丰富(见屯溪西周墓),表明南方的原始瓷器远比北方发达。

器类与特征

原始瓷器大都是生活用的器皿,器形有尊、罐、瓮、豆、碗、盂、盉等。纹饰有弦纹、方格纹、曲折纹等,双乳钉或钮状的附加装饰比较盛行。郑州发现的尊为敞口、折肩、凹底,器形与陶尊相同。屯溪出土的圈足尊则与铜尊相似。豆的数量较多,器形为浅盘矮圈足,是商代晚期至西周时期最流行的器形。在江西清江吴城还发现原始瓷的工具,如马鞍形背的双孔刀和纺轮等,这是其他地区所不见的。

商周时期的原始瓷器大体上有两种,以屯溪出土的为例,一种胎呈白色,火候较低,吸水性较强,釉多为姜黄绿色,釉层易于脱落,击之无清脆之声;另一种胎质呈灰白色,火候较高,无吸水性,釉多为青灰色,釉层薄而均匀,胎釉结合紧密,击之有铿锵之声。从数量上说,前者占大多数,这表明当时烧制原始瓷器的技术还没有完全成熟。

问题的讨论

陕西长安张家坡(见丰镐遗址)出土的西周原始瓷器碎片经过分析鉴定,确认其化学组成和原始的吴越青瓷比较接近,烧成温度约为1200℃,已基本烧结,吸水性能很弱。矿物组成虽已接近瓷器,但因多在弱还原焰中烧成,胎呈灰色,薄层不透光,尚不能完全符合于一般所承认的瓷的定义。但也有人认为,商周原始瓷器无论在化学组成和物理性能上,已多接近于瓷而不同于陶,应该确认其为瓷器。关于原始瓷器的性质及其烧造地区、渊源等问题,仍在继续讨论中,有待在新的发现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得到一致的认识。

西周原始瓷尊屯溪1号墓出土 张家坡遗址出土西周原始瓷器碎片的显微照相 胎的显微照相 张家坡遗址出土西周原始瓷器碎片的显微照相 釉的显微照相
参考书目
  1. 中国硅酸盐学会:《中国古陶瓷论文集》,文物出版社,1982。
  2. 周仁、李家治、郑永圃:张家坡西周居住遗址陶瓷碎片的研究,《考古》1960年9期。